《沉船》是泰戈爾較早的一部作品,寫於一九零二年,先於一九零三年四至六月在孟加拉《班加•達遜日報》上連載發表,至一九零六年始以單行本出版。
本書描寫了大學生羅梅錫迫於父親的壓力,
去接一位未謀面的姑娘來成親。
在沉船事故中,
羅梅錫認錯了人,
把別人的新娘當成自己的妻子。
為此,他在感情上很痛苦。
小說還描寫了納利納克希和格姆娜這對無比虔誠、無比善良的年輕夫妻經歷的悲歡離合。
作者以優美的文筆反映了民主思想與舊習俗的衝突,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
《沉船》的整個故事寫了納里納克夏和卡瑪娜這對無比虔誠、無比善良的年輕夫妻的悲歡離合。從這點看,頗似我國的傳奇。但《沉船》決非一個簡簡單單的、意在勸善儆惡的傳奇故事。
《沉船》故事中的偶然際遇,在泰戈爾的筆下顯然都表示一切為神的安排,或上帝的意旨。他有意以此來宣揚他的宗教思想。但更重要的,我們必須看到,泰戈爾實際通過這個故事全面地表達了上面所說他本人的那種人生觀和世界觀。
我們看到《沉船》里所描寫的世界真可稱之為好人世界。這裡每一個人都隨時全心全意在為別人着想,都不惜自我犧牲以謀求別人的幸福:安那達先生簡直完全以女兒所感受的悲歡代替了自己的感受,納里納克夏和克西曼卡瑞母子彼此的關懷和體諒達到了全然忘我的地步;漢娜麗妮在和羅梅西真誠相愛之後,儘管出現了重重難以破除的因誤會而產生的障礙,卻始終對他一往情深、無法忘懷;羅梅西在發現自己意外得來美麗的新娘並非自己的妻子之後,既不肯苟且從事,以假作真,又決不肯不負責任地把她拋開了事,即使自己因而受盡種種誤解和折磨亦在所不惜!更不用說還有那位“印西一帶出名的‘卡克拉巴蒂大叔’”,他和羅梅西、卡瑪娜真可謂萍水相逢,僅是在一條船上偶然相遇,但他以及他的全家馬上把解決他們的困難看作了他們全家的頭等大事】甚至連這裡僅有的一個壞人阿克謝,讀者也會覺得他可憐和可厭更多於可惡和可恨。
很顯然,泰戈爾在這裡宣揚的是一種以道德救世的思想,仿佛依靠人的善心,世間的種種苦難就可以解除了。書中還有作者寄予深情的兩個人物:幼小的烏梅希和卡瑪娜。烏梅希這個從小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為了生存下去不可能不染上許多“不道德的”、“自私的”惡習,但當他一旦被人收留,感受到別人給予他的溫暖的時候,他善良的天性立即充分顯露出來,完全恢復了他的純樸、可愛的本來面目。天真、憨厚、溫柔而美麗的卡瑪娜,在她認定羅梅西就是自己的丈夫時,她是那樣逆來順受,甘願忍受一切痛苦以求得羅梅西的幸福。而當她獲悉和她結婚的實際並非羅梅西,卻另有其人時,她便決不肯再和他相處下去,而是毅然立即出走,到茫茫人海去尋找自己的丈夫。這無疑是泰戈爾心目中賢妻良母的形象。所有這些當然都未免摻雜過多理想成分。但泰戈爾以其善於刻畫青年心靈的妙筆終給我們留下了兩個令人難以忘懷的青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