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八十歲的白先勇,遇見三百歲的曹雪芹,聽華文世界小說大家如何解“天下第一書”,看兩個時代文學赤子跨越時空的心靈相印。
1、葉嘉瑩撰序推薦,白先勇一生研讀紅樓心得大陸首次完整呈現。從“台北人”到“紐約客”,《紅樓夢》是他永遠的文化鄉愁。在美國教授二十餘年,他是加州大學學生心中的“Rock Star(搖滾明星)”;近耄耋之年回台灣大學重拾教席,引無數華人學子慕名聽講紅樓,共襄兩岸文化界盛事。從崑曲青春版《牡丹亭》到細說《紅樓夢》,他用現代感的全新詮釋令古老經典煥發美的極致,只為中國傳統文化至美的傳承。“當我們的文化不完全時,我們的靈魂會一直流浪。”
2、在中西經典中解讀小說藝術的“現代性”:《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追憶似水年華”。以小說家的藝術功力,正本清源,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解讀,檢視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髮揮到極致,甚至比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更早、更前衛:神話架構、人物塑造、敘事技巧、象徵隱喻、千里伏筆……更從一本偉大的小說延展開去,漫談文學、美學、哲學、崑曲的枝枝蔓蔓,織構一座如夢如幻的紅樓瓊宇。
3、崑曲就像他的一個青春夢,跟着白先勇“遊園驚夢”,解讀中國人的“情”與“美”。情是宇宙的一種原動力,湯顯祖《牡丹亭》對於情的解釋與設計影響了曹雪芹,《紅樓夢》更往前走了一步,對情的解釋更廣、更寬、更博。浪漫文學講“情”字,對於情的解釋,集大成之書是《紅樓夢》。
4、文學史的新觀點,推允“程乙本”為《紅樓夢》最佳讀本。首次將“庚辰本”與“程乙本”對比講解,從小說藝術、美學觀點比較兩個版本的得失,指出兩岸大行其道的“庚辰本”諸多混雜夾纏之處;為後四十回平反,認為其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絕不輸前八十回,也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假如真是高鶚續書,續書者的才情也絕不在曹雪芹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