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懸疑錄系列套裝書目共四冊:《大唐懸疑錄1:蘭亭序密碼》、《大唐懸疑錄2:璇璣圖密碼》、《大唐懸疑錄3:長恨歌密碼》、《大唐懸疑錄4:大明宮密碼》。
《大唐懸疑錄1:蘭亭序密碼》
今日流傳之《蘭亭序》,竟是唐太宗親手偽造?
《蘭亭序》原名《臨河序》,在東晉時期史無記載。直到南朝劉孝標所注的《世說新語》中才提到此文,全文共153字。到了唐代,《臨河序》改稱《蘭亭序》,在序文中增加了167字,全文共324字,此版本最終流傳後世。1965年,郭沫若曾發文指出《蘭亭序》並非王羲之所作,引發了一場轟動全國的學術大辯論。而在唐代,拉開懸案大幕的卻是一樁自古未有的刺殺案。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長安街頭,天光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正走在上朝路上,隨身衛隊的燈籠突然被箭射滅,數十名殺手從黑暗中湧出,帶頭者手起刀落,砍斷武元衡脖子,拎走頭顱。
次日,女神探裴玄靜收到了武元衡死前一晚臨摹的半部《蘭亭序》,和一首神秘的五言詩。原來,武元衡對自己的死早有預感,留下一道連環謎題,解謎者必須步步踏對,倘若棋錯一着,真相就將永遠湮滅。裴玄靜接受使命,開始了機關密布、阻力深重的解密之旅。此後,名動天下的女刺客聶隱娘、被後世尊為“八仙”之一的韓愈之侄韓湘子、“鬼才詩人”李賀等紛紛牽扯入局;藩鎮勢力奇計連連;朝廷權臣各懷心機;甚至皇室深宮中也是人影閃動,鬼胎暗結,試圖遙控局勢。
但真相終于越來越近,終極答案指向的竟是一個最不可能而且至高無上的人……
《大唐懸疑錄2:璇璣圖密碼》
前秦才女蘇蕙為挽回丈夫心意,用五色絲線在八寸見方的錦緞上,繡出由840字排成的“文字方陣”,上下、左右、里外,各種角度,均能成詩,奇巧絕倫,名為《璇璣圖》。到了唐代,女帝武則天親自作序《織錦回文記》,令《璇璣圖》風行天下,大放異彩。但就是這樣一件,代表着美好愛情的閨閣刺繡,卻讓大唐後宮陷入重重危機……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春寒未了,一隊神策軍正護送着一口黑箱在終南小道匆匆疾行。突然,林中飛出無數白色蝙蝠,煙霧繚繞間,隨行人馬紛紛倒地。劫道者打開黑箱,箱內竟是一具妙齡女屍和一幅艷奪天工的《璇璣圖》!
兩個月以來,命案連連,大唐後宮被《璇璣圖》攪得天翻地覆。女神探裴玄靜在皇帝的授意下查辦此案,費盡周折卻毫無進展。而隨着志怪小說鼻祖段成式、名妓杜秋娘、被尊稱為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女刺客聶隱娘、大詩人白居易等歷史名人的捲入,案情更加複雜迷離。直到與這幅被劫的《璇璣圖》不期而遇,裴玄靜心頭才怦然有了一絲光亮。
裴玄靜發現:大明宮中不僅有活人之間的爭鬥,更有活人與死人之間的較量……一個巨大的死局在十年前就已布好。
最危險的人物正被安插在最合適的位置,只在耐心等待一個出手的機會。生死一念,裴玄靜必須作出選擇……
《大唐懸疑錄3:長恨歌密碼》
楊貴妃究竟死於馬嵬驛,還是逃生日本?
大詩人白居易根據楊貴妃的秘聞寫就名篇《長恨歌》,不想竟引來殺身之禍。各路僧、道、官、匪先後出動,齊齊盯上了《長恨歌》中的明文暗碼……
大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詩人白居易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遊玩。在皇太后族兄王質夫所講的宮中秘聞的激發下,白居易一氣呵成寫下千古名篇《長恨歌》。文人陳鴻也寫了一篇傳奇小說《長恨歌傳》。
十年後,被貶江州的白居易在潯陽江頭聽到一名中年歌女彈奏琵琶,驚為神曲,遂寫下名篇《琵琶行》相贈。不料此女將隨身的紫檀琵琶回贈白居易,向他發出警告後突然投江。不日,大明宮急急傳來消息,王質夫下落不明,太常博士陳鴻家中人去樓空。
白居易受到什麼危險?大明宮中發生了什麼?女神探裴玄靜陷入玲瓏困局。在仔細回顧蘭亭序案和璇璣圖案發生的一切之後,裴玄靜將視線集中到了六十年前馬嵬坡下的宮廷迷案上。一時間,潛藏在暗處的僧、道、官、匪盡數出動,明與暗的較量、新與舊的殺戮瞬息上演在大唐帝國的每個角落。
當謊言即將揭穿、各方勢力浮出水面之時,《蘭亭序密碼》和《璇璣圖密碼》鋪墊的大懸念終於轟然引爆……
《大唐懸疑錄4:大明宮密碼》
易學奇書《推背圖》,相傳為唐代數學家李淳風與天文學家袁天罡所著,融易學、天文、詩詞、謎語、圖畫為一體,僅六十則讖言便算盡天下大勢。然自成書起,便版本各異,真假難辨,讓大明宮充滿腥風血雨……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象徵大唐百年功勳與榮耀的凌煙閣,突發異象。玩火球的猿猴、一枯一榮的巨樹……數個古怪圖像,深夜時分出現在凌煙閣中。更為詭異的是,這些圖像竟與相傳預示大唐國運的《推背圖》一一對應。
此時的大唐,削藩成功,正值中興。然而大明宮內,人人自危。皇帝服用金丹,日趨虛弱。皇子、貴妃、權臣、宦官為謀求前路,各懷鬼胎。游離在宮廷鬥爭之外的女神探裴玄靜,敏銳地發覺,此次《推背圖》異變,與之前遇到的《蘭亭序》《璇璣圖》《長恨歌》中的種種謎團有着一脈相承的詭異與野心。
純勾出鞘,落幕的時刻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