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一本出版於51年前的美國小說《斯通納》被引進中國。隨後,這本書迅速引起關注,有關它的傳奇進一步延續。
《斯通納》的“第二次生命”,是新世紀初全球讀書界的一段佳話:它在1965年首次出版,僅印了不到2000冊,小說作者約翰·威廉斯在美國文學史上無聲無息。然而,2006年,《斯通納》由《紐約書評》出版社重印,突然火了起來,被稱為“上世紀最偉大的文學遺珠”。伊恩·麥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等大牌作家和評論家都對其不吝溢美之詞。小說在歐洲也受到追捧,據稱在人口僅一千多萬的荷蘭就賣出了50萬本。
《斯通納》講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愛,認同,憐憫,志業,傲骨,信任與死亡。
一個勇者有過的失敗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美國,密蘇里州。來自偏遠農場的農家子弟、19歲的威廉·斯通納進入州立密蘇里大學學習農學。自一堂選修文學課為起點,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變。未來的斯通納成為了一名大學老師,結婚、生子、教學、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盡頭,或許他可以坦然面對這個問題:你的一生,還要期望別的什麼嗎?
一部蘊含着真誠、激情與緊湊力量的小說,探究了歷史洪流所忽視的人性之間的衝突、潰敗與倖存,重新喚起思考每個個體獨特存在的意義。作者約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