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下:張宏傑解讀中國帝王 - 第1章

張宏傑

-------------------------------------------------------------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

書名:坐天下:張宏傑解讀中國帝王

作者:張宏傑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5月

ISBN:9787020108145

所屬分類:圖書>歷史>史學理論>歷史研究

編輯推薦

柴靜、王學泰、張越、劉瑜聯合推薦

王學泰、張越作序

「他們用權力囚禁了萬民,他們自己也被權力囚禁。」

皇帝是天下*自由的人,因為他的權力沒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不自由的人,同樣因為他的權力沒有邊界。

權力過於巨大,給權力擁有者及其家族帶來的往往是巨大的傷害和不幸。中國式皇冠既神奇、璀璨、法力無邊,又沉重、巨大,令人舉步維艱。這種獨特的境遇是對人性的一個特殊考驗,而不同的人在這同樣的囚禁、重壓、撕裂下,表現出人性中截然不同的斷面,本書就是對其中幾張斷面的描繪和記錄。

作者簡介

張宏傑,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給曾國藩算算賬》、《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飢餓的盛世》等。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

=================

序一

  張宏傑的歷史作品為什麼好看

  張越

  看張宏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是因一個做紀錄片的朋友的推薦,說寫得特別好。一開始我還犯嘀咕,因為我怕又遇到那種「扒糞坑」式的,專寫陰謀、權術、情色的所謂「史書」,結果翻開這本書,整個閱讀過程特別愉快。於是我開始向周圍的人推薦,當推薦給白岩松時,小白說他已經買了好幾本送人了。看來沒有宣傳炒作,好書也能不脛而走。確實,《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的許多章節令我印象特別深,比如寫封建主流文化的朱元璋、暴民文化的張獻忠、清官文化的海瑞……

  以前,我看過的中國人寫的歷史書大多可分為兩類。一是所謂「嚴肅的」,相當學術化,無個性、無情感、無生命力,揪住一個小題目、小角度、小分歧不放,自己跟自己掉書袋、繞脖子,與讀者沒太大關係;一是所謂「通俗的」,相當「野狐禪」,特愛講政治陰謀、宮廷穢聞,成全中國人民崇尚「厚黑」的陰暗心理。極少數歷史書屬於第三類,既有學術研究又有不腐朽的價值觀支撐,還有溫暖的人性關照和有個性的表達。張宏傑的書就屬於這一類,從《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到《坐天下》,於我們有趣、有益、有關。

  第一,有趣。我原本是非常不愛看歷史書的,不喜歡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歷史書無趣,當然它可能有它的學術價值,但是作為普通讀者,我們希望它是有趣的。我看過一份語言學的研究報告,將某學術雜誌上刊登的七八篇完全不同門類的論文的第一自然段列出來,我一看嚇一跳,完全像一個人寫的,毫無個性。而且我們往往形成了這樣的習慣:如果你使用個性化的語言,使用有情感的語言,大家就會覺得你寫得非常的「野」,上不了台盤。慢慢地,大家都用一種很刻板的語言來寫歷史,寫得就像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讓人覺得無趣。我對張宏傑的書有興趣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是有趣的。張宏傑做到了自己說的那點:歷史根本無須戲說,也可以讓人讀得津津有味。他不是一個專業的歷史學者,所以沒有完全被學術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才有了具有生命力的表現方式。

  第二,有益。我不喜歡看中國很多歷史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益處。如果說無趣,其實很多文章是有趣的,包括很多電視劇、電影,你不能說它無趣,但是,它無益,這是特別糟糕的一件事。我覺得很多作品的價值觀特別不好。

  我們中國歷史的寫作,尤其是在老百姓間流傳的這部分作品,從中我們看到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老祖宗就會幹兩種事:一是上床搞女人,二是下床搞政治;男的都想當皇帝,女人都想嫁給皇帝;男人活着為了爭權,女人活着為了爭寵。我看了以後,覺得這樣的祖宗特別不爭氣,我特別不喜歡他們,他們怎麼能這樣呢?後來我慢慢地長大了,弄明白了一件事:不一定是我們的祖宗不爭氣,而是我們用現在的價值觀去解讀他們了,或者說是用我們的心去度古人的腹,而事實未必是這樣。我們的祖宗未必活得像我們一樣單調。

  我們經常說,要向國外輸出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我們能給別人看什麼呢?給外國人看什麼,看大片?你以為人家那麼愛看絲綢,愛看在屋頂上打架啊?現在中國的電影大片裡不是權力崇拜,就是金錢崇拜、暴力崇拜,沒有獨特而又有益的價值觀輸出。而我覺得張宏傑的書不錯的地方,就是因為它的價值觀是健康的。

  第三,有關。我們的文化不太關心靈魂,只關心現世規矩。現在有人提倡國學,提倡讀孔子。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話,就把彼岸踢出中國人的視野了。後世子孫沿着這條路不斷地實用化、庸俗化。這樣的文化傳統,連靈魂都不管,又怎麼能溫暖人心?這種文化看不見真的自己,也看不見周圍的活人,只看得見權力、勢力。不關人心的創作,最後會變成離人比較遠的東西。而張宏傑的書我覺得「有關」,它的有關不是非要借古諷今什麼的,而是有對人性的關照。它既關照了古人,也關照了我們;既關照了皇帝,也關照了普通百姓。因為人就是人,都是一樣的,人性就是那樣的,它關照了我們,我們就覺得有關,就覺得它好讀。

  這就是我看張宏傑作品的幾點感受:有趣、有益、有關。

  序二

  四百零八位皇帝的九種命運

  □

王學泰

  中國自從有皇帝起,到末代皇帝宣統,總共有408位,張宏傑只選了其中幾位來寫。這幾位大抵都是心理上有些問題的。如果他們生活在現代,都是需要看心理醫生的,但在中國古代,他們都是高居九五之尊、一言而為天下法的皇帝,因此他們不僅給國家、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而且自己的一生也是不幸的。用作者的話說,就是「權力過於巨大,是造成中國皇帝不幸的根本原因」。一般的皇帝尚且如此,更何況心理有問題的皇帝呢?對於這些,前人寫到皇帝時很少涉及,因為我們的傳統,就如莊子所說,是「明於知禮義而陋於知人心」的。張宏傑打破了這一點。

  比如,前人描寫和評論光緒皇帝,都是着重他的不幸和慈禧太后的專橫,很少有人探索這位皇帝的心理。當時的群臣被簡單地分為「帝黨」與「後黨」,「帝黨」主張變法改革,「後黨」頑固保守,光緒與慈禧的衝突被簡化為進步與反動的鬥爭。其實光緒四歲進宮,慈禧太后對他寄託了很大希望,而光緒性格內向,膽小、暴躁、偏執、驕縱,而又缺少辦事能力。慈禧的希望逐漸落空,從失望到最終絕望。又因為康有為一班人操作不當,最終導致「戊戌政變」。作者認為,光緒的心理問題與清代的帝王教育有關。清代的帝王教育方式是適合實施於強者的,天生弱質的光緒根本無法承受這種教育之重,他被壓垮了。

  在對這些皇帝的描寫上,作者的分析是有趣的。例如他寫西漢末年篡位的王莽。王莽的本意是要做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完人,結果一不小心成了人人得以誅之的亂臣賊子。是為了「挺身拯救這些可愛的人民」呢,還是被至高的權力和巨大的利益所誘惑呢,最後恐怕王莽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從心理的迷宮轉入歷史的迷宮,張宏傑寫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篇「心理諮詢記錄」。朱元璋想通過大批量殺人達到「天下大治」,後來他發現「殺人也沒法治,總不能把天下人都殺光吧,所以請先生來給看看」。作者坦然以心理醫生的身份說「此患者疑似伴有情感焦慮的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並有攻擊性施虐傾向」,然後根據《英國克氏醫學全書》對朱元璋「偏執型人格障礙」、「攻擊性施虐傾向」和「心理病態」做了分析。你可以不同意作者這些獨出心裁的描寫和議論,但細讀下來不會對你沒有一點啟發。中國皇帝制度太久遠了,並已深入人心,因此多方面考察與研究皇帝很有必要。

  很久以來,國人有個皇帝情結,遲遲不能完全消退。這反映了人性對權力的渴望——社會上存在權利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權力的渴望就不可遏制。這如同排隊按順序上車一樣,這種排隊制度建立不起來,就不能制止許多人在上車時爭搶。中國的皇帝大約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因為從理論上講,他兼有四大權力:一是政權。皇帝是國家的首領,他對全國的土地和人擁有無限權力。《詩經·北山》中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人的膽子超過了古人,有個小土皇帝竟敢說他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古人只敢承認自己是奉天管民的。二是神權。所謂「君權神授」,皇帝是天子,是「天」在人間唯一的代表,代表「天」統治人們。《尚書·盤庚》中明確地說:「予迓續乃命於天,予豈汝威,用奉畜汝眾。」(意為:你們的命是我從老天那裡討來的,我不是威嚇你們,你們是要靠我養活的。)三是父權。古代是宗法制,周代天子是宗子,代表血統,管理本族人民,所以老百姓不僅是「臣民」,而且是「子民」。後世人民構成日益複雜,天子統治尚有先秦遺意。四是道統,即掌握所謂的真理權或話語權。從這個角度說,中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這個「教」不是佛教、道教,而是教育的「教」。所以我覺得皇帝的問題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張宏傑以皇帝為切入點,這個想法非常不錯,這本書既有關於皇帝具體生活場景和心靈的描繪,也有其所依託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是很值得關心中國歷史進程的人們一讀的。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在中國傳統歷史上,皇帝不是為國家而存在,相反,國家是為皇帝而存在。整個國家,就是給皇帝提供服務的莊園;全體臣民,都是皇帝一家人的奴隸;一切制度安排,都以皇帝一家的利益為核心。「皇帝」對於傳統中國的重要性,從這個事實中可以看得更清楚。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歷史記錄,歸納起來只記載了兩件事:奪取皇位和保護皇位。

  

  序章

  

  皇帝:最不幸的人

  一

  古往今來,沒有比中國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這種「動物」也不過一人來高,百十來斤,但是他比其他千百萬人的總和還要有分量。他稍稍動一動手指頭,半個地球都地動山搖。

  在中華帝國的中央,人們窮盡物力,建築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房屋組成的宮殿供他居住。

  數千名最迷人的處女,被精心挑選出來,囚禁在帝王之城中,供他一個人享用。

  數萬名健康男人被割去生殖器,成為不男不女的怪物,以服侍他吃喝拉撒睡。

  他吞噬的財富,抵得上半個帝國的產出。從日本到帕米爾高原,從東南亞到東北亞,數十個國家的國王每年恭恭敬敬地向他進貢本國最珍貴的物產。在帝國之內,設有數百處工場,幾十萬人專門為他一家生產瓷器、馬桶和唾壺。想一想《紅樓夢》中那個奢華到極致的大觀園的主人,他的身份不過是皇帝的一個家奴,是皇帝派駐一個皇家衣料工場的監工,由此就可以想象皇帝的日常享受是怎樣的了。

  中國皇帝制度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貫穿着這樣一個核心理念:要把皇帝的每一種享受都推向極端,竭盡一切想象力去繁複、誇張和浪費,直至無以復加、毫無必要、令人厭倦。

  以吃飯為例,皇帝的味蕾牽動着天下各省封疆大吏的神經。皇帝飯碗中的主食來自各省的以下貢品:東北的黏高粱米粉子、散高粱米粉子、稗子米、鈴鐺麥,山西的飛羅白面,陝西的薏仁米、紫麥、玉麥,山東的恩面、博粉,廣西的葛仙米,河南的玉麥面,蘭州、西安的掛麵……這些糧食都是水土最佳之處出產,比如在北京一地,夠格入選的僅有玉泉山、豐澤園、湯泉三處的黃、白、紫三色老米。

  凡是天下最好的美味,都由皇帝壟斷。鰣魚春季溯江而上,每年的第一網只有皇帝有權品嘗。魚打撈上來後,用冰船和快馬,由水陸兩路運往北京。鎮江到北京約三千里路,內務府限定二十二個時辰(44小時)送到。為爭取時間,送魚專使在途中不許休息,馬死人亡之事時有發生。

  這種食不厭精的做法尚基於普通的人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刻意的浪費。眾所周知,皇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