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仙佛奇蹤 - 第1章

洪應明(還初道人)

-------------------------------------------------------------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慨嘆濁世機巧之心如浪遮天空,迷亂之情如雲掩去明月。萬姓墮入茫茫苦海,渺渺之中何處是岸。佛祖羅漢諸菩薩放出大光明,明光普照世上億兆生靈。佛生慈悲憐憫心,存救苦救難之願,先立「止」、「觀」兩法門,為眾生撥開迷茫除掉心障,使人自視自己的本來面目。從古以來稱佛法為苦海中的慈航寶筏,絕非虛妄的讚美。洪自誠先生幼年心向世上浮華虛名,晚年潛心向佛,於是他追尊諸佛菩薩的故往,著書傳紀釋者事跡,播流法性精神。

書以「寂光境」為名,因從「止」法入,可得寂滅之界,從「觀」法出,可生明察之光。本佛家的真諦,在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法中,為世人指點出修行的方便法門。洪工真可稱是佛門行慈悲之人。可是有人會說,洪氏此書在所不包的佛理中再立言辭,是不是多此一舉,平地生波,怎能使人進入佛家的清淨樂土呢?這話不確。求佛之人本身機緣有深有淺,並不一樣。所以修行便有頓悟和漸悟的不同。最高者無所依託,從真空便可知悟法理,他們無需藉助言辭和物相,當然也不以這本書為贅。但那些機緣還淺,認識在聲聞乘水平上的人,還需要看到佛的具體善跡,才心向皈依;還需要聽到佛理的教授,才能得到啟發。他們還有待外部的幫助,不利用舟船,他們怎能跳出苦海而走向覺悟之岸呢?儘管如此,但一切實有都不能遮住本質的「無」,一切色相都不能影響本質的「空」。言辭的意思在於無言之處,具象的感受在於無象的地方。具有真識佛眼的讀者,願你們不要因讀此書而生事理障。

「原文」

慨自識浪障空,迷雲鎖月,茫茫苦海,渺無津崖。世尊羅漠諸菩薩放大光明,普照河沙世界。用是興慈發願,首建止觀二法,為群生祛迷剔障,今各自矚本來。古稱慈航寶筏語不虛已。洪生自誠氏幼慕紛華,晚棲禪寂。緣是溯諸佛菩薩而為之,傳其神,紀其事。因以「寂光境」標焉。蓋從止得寂,緣照生光,宜竺乾氏宗風,為世人開一方便法門。於三乘教中亦庶幾哉真實行慈者。乃譚者又謂於所有中妄立名相,是謂平地生波,從何得入淨樂國土。

是不然,機有淺深,教有頓漸。大善知識悟般若真空,不落聲聞,不墮色相,洵無藉此贅疣。彼初機小乘,睹善相而皈依,聽法輪而悟入,不假以舟楫,誰為出迷途而登覺岸哉!雖然,有不障無,色不異空,言一無言也,相一非相也。具摩醯眼者,願無生事理障。

真寶居士馮夢禎題

仙引

人生便是墮入了塵世網羅。那些如蠅爭血,如蟻逐利的利慾薰心之輩自不必去說,即使是古來為人稱道的不願心為形所役使、品性超凡脫俗的人,也往往要被剪除羽翼、系住腿腳,好似轅上馬籠中鳥一般,毫無自由可言。

在塵世中有誰能如蟬脫去軀殼、鳳振翅高飛而獲得物外的逍遙呢?想來只有羽化飛升的仙人們,他們吮吸雲母的精氣,採食山石的元髓,乘紫鳳翩翩起舞於空中,駕青牛徜徉遨遊於地上。手持一條竹杖游涉雲水三千,身着半衫破衣走遍十二洞天。莊子所稱向的「逍遙遊」,其意就在此中吧?我生性孤寂,少與人交,遠離一切世俗的紛紜,單單對仙姿神態的紫芝奇石等總懷着天生的癖愛。一天,新都北子洪自誠帶來一部記寫仙人傳記之書,請我做序。

我翻讀此書時,覺有青霞紫氣在身邊騰起,宛如身臨海上仙山而得拜眾位真人,不禁令人飄然欲仙。這書真可稱是茫茫慾海的神仙丹丘鄉,滾滾紅塵中的東海蓬萊島。雖然說成仙須有靈慧的根基,得道須有前生的定數,只知皮毛而忘其精髓,到底不是飛升成仙的正路。換言之,並非讀此書便可飛升。

但在塵世的萬般繁勞磨難中,若能偶得一安神定喘之時,燃起清香,品咂苦茶,以花露洗手,而後玩讀此書,那不就如同吞入烈火煎熬難忍之時痛飲冰水一般的舒暢嗎?今後如果你能夠逃脫人世的樊籠而步登仙界,就請用此書作為登仙的玉杖吧。或許這樣說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原文」

夫人生墮落世網,彼蠅爭蟻逐輩無論已。即古稱長心逸節,亦往往鍛羽羈足若轅駒檻鳥然。夫誰能蟬培鳳瘵,而消遙物外也者?緬惟羽客之仙翁吸雲英,餐石髓,駕紫鳳以翩千,馭青牛而游遨。一條藜杖,泛雲水之三千;半片衲衣,訪洞天之十五。蒙壯氏所稱消遙游者意在斯乎?予性寡諧,謝絕一切世氛,獨紫芝白石有鳳癖焉。洪生自誠氏新都弟子也。一日,攜仙紀一編,征言於予。予披閱之,青霞紫氣映發左右,宛若游海上而揖群真,令人飄然欲仙。真欲界丹丘、塵世蓬島也。雖仙有靈根,道有夙契,得皮忘髓,終非升舉向上事。顧塵勞累劫中,定喘拭眯,難名香啜苦茗時,一露盥玩之,不猶吞火而飲之以冰哉?他日倘逸樊籠而步碧虛,請執是以作玉杵,或不謂無因雲。

了凡道人袁黃題

白話仙佛奇蹤

。一卷。老君變化無窮,功德無量老子就是太上老君。他乃宇宙元氣所成,世世代代老君有不同的化身,沒有象常人那樣的降生出世的事情。到商代陽甲時期,元氣化胎寄託於玄妙玉女之身,玉女孕育八十一年,在商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在楚地苦縣瀨鄉的曲仁里老子誕生。他從玉女的左腋下出生,生在一株李樹之下。生後老子就指着李樹說:「這樹就是我姓。」老子初生時頭生白髮,而色黃,耳長,目方,鼻正,鼻有兩道鼻樑耳朵生有三孔。須髯飄灑,額寬,齒齊,方口。舉足合於三星五辰之數,手生天干十紋。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子」,又號「老聃」。商末周文王為西伯,召老子為守藏史。周武王時遷老子為柱下史。「老子出遊」西方極遠的大秦、竺乾等國,號稱「古先生」,以道來教導感化那些國度。周康王時,返還中土回到周朝,仍為柱下史。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子駕青牛車經過函谷關,過關時守關人尹喜知道來人是老子,向老子請求學道。昭王二十五年老子降臨蜀地青羊肆,與尹喜一起遠渡流沙大漠胡人之國,到周穆王時老子又到中國華夏之地。周敬王十七年,孔子向老子請教有關道的原理,事後孔子感到道的精深博大,感嘆說,飛鳥、游魚、走獸都可以捕捉,而龍我卻不能知,老子就象龍呀。周赧王九年老子又出散關,飛升而至崑崙山。秦代時,老子下降於浹河之濱,號為「河上公」,並把道傳授給安期生。漢文帝時,老子以「廣成子」之名而化出。漢文帝派遺使者以皇帝之命向他問道,老子對使者說:「道為至尊,德為至貴,不能身在遙遠而打發你來問,——要問就得皇帝親自來。」於是漢文帝便命人駕車前來見老子。一見面文帝便不高興地說:「宇宙中有四大,道大、無大、地大、王大。王占據四大之一。你雖然有道,但也還是我的百姓,即便不能受屈,可也太高傲了吧?要知道我身為天子,完全可以支配你的命運,使你貧賤,或使你富貴。」老子「聽罷,兩手一拍,從座中突然躍起,徐徐飄起在虛空中,就象是雲彩的升起一樣。升到離地面一百多丈的地方便停住在天空。呆了好一會兒,老子俯身向下對文帝說:」我現在上不在天,中不似人、下不落地,天、地、王都管轄不着,怎麼說我是你的百姓呢?陛下怎麼能使我貧賤或是富貴呢?「這時文帝才曉得道的精妙難測,忙從車上下來,以禮向老子道歉。老子便把《道》和《德》兩部經書給了文帝。總之,老子沒有什麼世代不化身現於人間,他總能超越塵世的劫數而以他的道行化導後人。

他無生死,永世長存,他或隱身或顯現。讓人難以預知,他變化無窮,普渡有德之人,功德無量。老子的事跡難以一一詳敘。

「原文」

老子者,太上老君也。累世化身而未有誕生之跡。迨商陽甲時,分神化氣,始寄玄妙玉女八十一年。暨武丁①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降誕於楚之苦縣瀨鄉曲仁里。從母左腋而生於李樹下。指樹曰:「此吾姓也。」生時白首、面黃、長耳、矩目、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美須、廣顙、疏齒方口,足蹈三五,手把十文。姓李名耳字伯陽,號曰老子,又號日老聃。周文王為西伯召為守藏史。武王時遷為柱下史。乃游西極大秦、竺乾②等國,號古先生,化導其國。康王時還歸於周,復為柱下史。昭王二十三年,駕青牛車過函谷關。度關,命尹喜知之,求得其道。二十五年降於蜀青羊肆。會尹喜同度流沙胡域。至穆王時復還中夏。敬王十七年,孔子問道於老聃,退而有「猶

龍「之嘆③。赧王九年,復出散關,飛升崑崙。秦時降浹河之濱,號河上公,授道安期生。漢文帝時,號文成子。文帝遣使詔問之,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帝即命駕詣之。帝曰:」域中有四大,王居一也。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屈何乃高乎?朕足使貧賤富貴。「公乃拊掌坐躍冉冉在虛空中,如雲之升。去地百餘丈而止於玄虛,良久,俯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類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富貧賤乎?「帝悟,方下輦禮謝。

授帝《道》《德》二經。蓋無世不出,先塵劫而行化,後無極而常存。隱顯莫測,就化無窮,普度天人,莫可具述雲。

「注釋」

①曲仁里:在今河南鹿邑東。

②武丁:殷代帝王。

③大秦:羅馬帝國的古稱。竺乾,古印度的別名。

④:「猶龍」之嘆:《史記。老子列傳》載,孔子曾向老子問禮,後來說:「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東王公育化萬物的蒼靈之王

東王公名倪字君明。在天下草木禽獸萬民沒有產生的時候,東王公由元氣凝集化身而成,在東方碧海蒼靈之墟為王。東王公道性純粹,沉鬱安寂,德品深厚,無欲無為。他發揚大道生陰陽的功力,育化出世上萬物。為王於東方,主理東方陽和之氣,所以號稱東王公。凡所天地間修煉而登仙得道的男子均屬東王公所轄,為男仙之首。東王公在丁卯日登上仙台察視轉劫升天的仙人,分其為九品。成仙者開始飛升的時候,按仙家制度先應參拜太公,再謁見金母,(即西王母),然後見東華帝君,(東王公已稱東華帝君)聽其吩咐。事畢主可飛升九天之上,入道宗三清之境,禮拜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至此便正式位列仙班。西漢初年,忽有一群小兒遊戲於路旁,口唱歌謠:「着青裙,上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木公即東王公,東方,五行屬木。)

人們聽了,都不知是怎麼回事。只有張良前去,見小兒下拜。張良告訴人們說,這些小兒就是東王公的侍者玉童。

「原文」

東王公諱倪,字君明。天下未有民物時鍾化而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

道性凝寂,湛體無為,誕迪玄功,育化萬物,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東王公。凡上天下地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主焉。嘗以丁卯登台,觀望轉劫①升天之仙,凡九品。然始升之時,先拜太公,後謁金母②,受事東華③,方得升九天、入三清④,禮太上而觀元始⑤。漢初有群兒戲謠於道,曰:「着青裙,上天門,揖金母,拜木公。」⑥時人莫之知,唯子房⑦往拜焉。乃語人曰:「此東王公玉童。」

「注釋」

①轉劫,等於說轉世。

②金母即西王母,其位在西,西方屬金,故稱。

③東華即東華帝君,東王公的又一稱呼。

④三清,道家的最高境界有玉清、太清、上清。

⑤元始,即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

⑥木公即東王公,其位在東,東方屬木,故稱。

⑦子房,西漢張良字子房。

西王母女子登山,盡為所屬

西王母即是龜台金母。得西華至妙的靈氣化生於神州伊川。西王母姓緱名國字婉妗。其位在西方,(五行屬金)與東方東王公共主陰陽二氣。二氣調和而成天地,造就人類萬物。凡天地間得道成仙的女子,均受西王母所屬轄。西王母居往在崑崙之神圃、閬風之仙苑。那裡玉樓高台九層,王母居處的左邊瑤池如帶,右邊翠水如環。有侍女五人,名字分別是華林、媚蘭、青娥、瑤姬和玉卮。周穆王乘八匹良馬西遊,攜帶白圭玄璧為禮物謁見西王母,與王母在瑤池飲宴,宴中西王母為周穆王作歌而唱道:「白雲飄乎天空,山林有於地上。來此萬里之遙,山川茫然相隔。使你永生不列,後會尚可相期。」

後來西漢元封元年,王母仙降於漢武帝殿上,向武帝獻上蟠桃七個。蟠桃味道珍美,人間不曾有。武帝吃罷,想把桃核留下,種於人間。王母說:「這蟠桃並非人世間所能種植,它三千年才結一次果。」武帝之臣東方朔偶然從窗外偷看王母仙姿,王母指着東方朔說:「這個年輕人已經偷我仙桃三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