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 - 第1章

李仲軒

-------------------------------------------------------------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全本精校】《逝去的武林》作者:徐皓峰

【內容簡介】:

本書不是小說,而是真實武林故事的紀實,作者李仲軒是中國武術界的一位前輩,形意門的傳人,被稱為「中華武術黃金時代的最後一個見證者」,這本書就是他的武林回憶錄。自06年出版以來,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巨大反響,不止圈內人對其讚賞有加,就是咱們這些不懂武術的普通人,也可從書中受益。

本書出版很早了,網上也見過不止一本電子書,但直到這次想重新製作才發現,竟找不到一套真正完整的文本,所以重新在網上收集整理,並對照PDF電子書進行了補充,現在這套文本應該是目前網上最完整的版本了。

PS:看過《射鵰》的書友都知道《武穆遺書》吧,原來在現實中真的存在,並且作為形意拳的鎮派之寶一直傳了下來,本書刊登了現存的《武穆遺書》的習武口訣,此外還有很多從前秘而不宣的練武秘技,有興趣的書友不妨一看。

還記得金庸書中那些武林高手麼,還能想起李尋歡的小李飛刀麼,在現實的世界裡,這些所謂的武林高手又到了哪裡呢,本書就告訴這樣一個悲劇的現實,武林已經逝去了。

  序一

  由李仲軒老先生講述、徐皓峰先生整理的文章,令海內外許多武術愛好者稱讚不絕!從其披露的點滴技術細節看,非形意拳嫡傳莫屬,非尚雲祥先生言傳身教不能。平淡之中顯真實,讀後令人頓覺清爽,是近年來有關心意、形意等歷史考證、技術闡述的佳作!

  尚雲祥先生的情況,以前雖然陸續有文章介紹,但由於缺乏更具體的技術、生活方面的信息,使作為讀者的我們,始終對尚雲祥先生知之甚少,或僅是感覺神奇。而這種感覺,不僅是對尚先生,就是對形意拳本身以及對形意拳其他早期有貢獻的歷史人物,形意文化也是如此,而李仲軒先生的回憶,再現了大量客觀真實的歷史畫面,彌補了許多方面的空白。

  李仲軒老先生確得到了唐維祿、尚雲祥、薛顛先生的真傳,並在中國武術人才斷層與技術斷層的關鍵時刻,輕描淡寫地將之披露,是在兩大技術斷層中起到了部分鋼筋支撐作用。文章面世後,得到廣泛好評,尤其在活躍的網絡上,得到不同門派的推崇,其影響還波及海外。

  李仲軒老先生文章中有許多內容,再現了當時武林風俗,對習藝做人很有啟迪。例如:

  一、古人守信:

  尚先生收徒時為其所立的規矩,真實地反映出前輩們凡事不僅僅考慮到自己,還要為其弟子們着想,對人負責,也對這門藝術的傳播負責。這是歷史,李老的作法也是與此一脈相承的,實現了對恩師的信用!

  二、弘揚國術精神:

  誠然如李存義先生所言「形意拳叫國術,就是保家衛國」,我的恩師亦曾道:「心意、形意的真傳正傳,乃是正、大、光、明。」這不僅僅是指技術上,更是指精氣神、膽識、氣魄與抱負!津津樂道於一拳一腳,誰勝誰負者,必與真諦相去甚遠!

  三、體現武術工藝層面:

  武術的內容除去拳譜上的理論和指導時的具體要求,實際上,從深層次上分析,還有一大塊內容,那是難以表達,難以傳播的,但卻對學者的成功與否起到關鍵作用的中間內容——筆者喻之為「武術工藝層」,這些內容,處於理論與具體要求之間的夾縫中,難以尋求,不易悟到,而李老的文章中卻含有許多,實難能可貴,價值連城。

  四、提供歷史證據:

  李老不僅僅為我們提供了技術藝術真傳等內容,而且為形意有關歷史,文化,事件現象及其人物的空白,提供了及時的證據。且提醒我們,以今日之理去判斷衡量古人,在歷史研究中是不恰當的。

  以前,我們看到民國時期出版的武術書中,常有以口令形式編排的教學內容,使人看後產生懷疑:那是國術麼?是內行所為麼?

  李老文中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緣由:那是國難當頭時,國術界的熱血男兒為早日培養出殺敵之軍而作的努力!

  歷史證據表明,中國抗日部隊確以形意門武功訓練士兵,如《最新形意刺槍術》一書,印成方便攜帶的隨軍小冊,這是歷史上形意拳大規模運用於「保家衛國」實戰中的證據,進而回證了李先生講述的那段歷史真情。

  牆倒容易推,天塌最難擎。中華武學經過戰亂、抗戰戰爭、文革等,至今已經是青黃不接。技術與學術,文化與歷史均出現嚴重斷層,挖掘搶救刻不容緩,在這一時刻,出來為斷層接續的人,就是武術界的英雄。

  但當李老先生開始傾吐更高層次的形意絕學,令我們了解和分享其中奇妙的時候,卻意外辭世,系列文章戛然而止!不能不令讀者失聲、茫然……

  今日,以故事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挖掘、搶救、宣傳之文,已是武術界新穎文風。由此想到,從此開始,各武術人物都應該寫傳記,以彌補技術著作不方便寫出的內容,那將是對歷史不同側面的紀錄,將是武林的一大財富!無論對前人、對後代,功德無量!

  公元二零零六年十月 胡剛

  於加拿大首府渥汰華探微齋

  序二

  出國以後就讓朋友、家人掃描李老在《武魂》雜誌上發表的系列文章傳過來,不但自己看、給身邊的朋友看,還傳到法、美、加拿大等國的朋友們那裡,他們都為李老的文章所吸引。我們相互傳閱,每期不落。感謝《武魂》雜誌慧眼識珠!

  由於愛好,我經常訪問武術類的網站,看到李老的文章在網上好評如潮,還得到其他門派的認同和讚賞,認為其文章全方位勾勒出了傳統武術的面貌。比如唐維祿教育徒弟的方式,就讓斤斤於門派之爭的人感到自身渺小。比如三位老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對樁功的解釋,就給人醍醐灌頂之感。

  唐、尚雖為李存義一師所傳,但路數不同,各有千秋,對於讀者而言都是寶貝。唐的傳統,尚的簡潔,沒準哪句話碰對了,就開了竅。唐師、尚師,各有師恩,每一個徒弟都有責任把老師的東西發揚出去。但弟子悟性不同,個性不同,經歷不同,所得不同,因而所談也不同。談唐師是報師恩,談尚師也是報師恩。

  我每次看到李老的文章都很感動,一氣要看兩三遍,這裡面有技術、有經驗、有做人的道理,其立意很高。比如唐維祿教授徒弟,對待同門要示以弱,對待外辱要示以強,讓他們不要斤斤計較個人恩怨,要報效國家,不就是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最好闡釋嗎?

  張斌

  記于丹麥

  序三

  李老仲軒少年時由形意拳家河北唐維祿先生啟蒙並推薦到北京其師兄尚雲祥先生門下為徒。少年仲軒緣遇明師,壯志誠誠,艱辛歷練,開花結果,終歸正途,然尊師訓不收門徒,幾十年來遠離武林,潛心修行,畢竟是土不沒金,瑕不掩瑜,晚年的李老終於敞開心扉,將他的一生所學以講故事、聊天的形式向大家娓娓道來。

  大家從李老通俗樸實的言語中感受到了他那個時代濃郁的武風和艱苦、純潔、快樂的生活,感受到先賢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及高超的武學造詣,感受到李老尊師重道的赤子之心及高尚的武德修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李老將一生研修的尚派形意拳的許多細節和真諦毫不保留地奉獻給了後學們,箇中滋味請大家細細咀嚼品嘗。

  我相信李老此書的出版一定會對尚派形意拳的弘揚和發展產生巨大作用,其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毋庸置疑!同時,藉此書出版之機,再次向已經離我們而去的李仲軒前輩致以深深的敬意!

  尚派形意拳後學:韓瑜

  (尚雲祥弟子韓伯言先生傳人)

  2006.9.28序於岱下

  李仲軒自傳

  李仲軒(1915~2004),天津寧河縣人,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弟子,因生於文化世家,青年時代武林名號為「二先生」,34歲退隱,遵守向尚雲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於《武魂》雜誌發表系列文章,在武術界引起巨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