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群星閃耀時:奪取南極的鬥爭 • 一 線上閱讀

斯科特隊長 南緯90°

1912年1月16日

今天,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紀念最早到達南極的兩名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當年,他們各自率領一支探險隊,為使自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到達南極的人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隊凱旋班師,而斯科特等五名最後衝擊南極的人卻永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研究南極探險史的科學家們指出:阿蒙森的勝利和斯科特的慘劇,並不在於他們兩人的計劃周密與否,而是在於前者依據豐富的實踐經驗制訂計劃,後者憑推理的設想制訂計劃。阿蒙森斷定,人的體力和西伯利亞矮種馬都無法抗禦南極的嚴寒,唯有北極的愛斯基摩狗才能在極圈拉着雪橇前進,於是他用20條膘肥體壯的狗勝利完成了到南極去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則認為,狗的胃口太大,南極沒有可獵的動物來補充狗的口糧(事實並非如此,狗可以和人吃同類的食物),於是決定用人力拉着雪橇長途跋涉,終於使自己和四名夥伴在從南極返程時因極圈寒季的突然提前到來,在饑寒交迫之中死於體力不支。

發人深省的是,斯蒂芬·茨威格沒有為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用他生動的語言,記述了斯科特的悲壯一幕。這是因為正如茨威格在本篇結束時所說:「只有雄心壯志才會點燃起火熱的心,去做那些獲得成就和輕易成功是極為偶然的事。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占絕對優勢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譯者題記

 

征服地球

20世紀眼帘底下的世界似乎已無秘密可言。所有的陸地都已勘察過了,最遙遠的海洋上都已有船隻在乘風破浪。那些在一代人以前還不為世人所知、猶如仙境般的迷迷濛濛的地區,如今都已服服帖帖地在為歐洲的需要服務;輪船正徑直向長期尋找的尼羅河的不同源頭馳去。半個世紀以前才被第一個歐洲人看見的維多利亞瀑布[1]如今已順從地推動着轉盤發出電力;亞馬遜河兩岸的最後原始森林已被人砍伐得日益稀疏;唯一的處女地——西藏也已經被人揭開羞澀的面紗;舊的地圖和地球儀上那個「人跡未至的地區」(terra incognita)[2]是被專家們誇大了的,如今20世紀的人已認識自己生存的星球。探索的意志已在尋找新的道路,向下要去探索深海中奇妙的動物界,向上要去探索無盡的天穹,因為自從地球對人類的好奇心暫時變得無秘密可言以來,足跡未至的路線只有在天空中還能找到,所以飛機的鋼鐵翅膀已競相衝上天,要去達到新的高度和新的遠方。

[1] 維多利亞瀑布,世界上最寬大的瀑布,地處非洲贊比西河上中游交界處。它從石床上直瀉而下,飛霧和聲響可遠及15公里。1855年11月英國傳教士,殖民者戴維·利文斯通來此發現後,以英國女王命名為維多利亞瀑布。贊比亞獨立後,恢復原名,稱莫西奧圖尼亞瀑布(the Falls 『Mosi-Oa-Toeja』),在洛茲語或通加語中意為聲若雷鳴的雨霧。

[2] 具有邏輯頭腦的古希臘人設想世界是個球體,因而認為必然要有一個陸塊由極南方來平衡歐洲及亞洲——不然的話,世界就會翻轉而成南、北對調的狀態。公元2世紀的地理學家托勒密在他的地圖上就畫出了這樣一個地區,在已知世界的下面畫出一個跨越底部的大陸,取名為terra incognita(人跡未到的地區或未知的地區)。文藝復興期間,地圖繪製者堅持在地圖上畫出這個傳統性的大陸,但畫出的位置比托勒密所畫的還更向南,為terra australis(南方的陸地),又由於它仍是個未知的大陸,通常還附上incognita(人跡未到的)一詞。

但是,直到我們這個世紀,赤裸的地球還隱藏着她的最後一個謎,不讓人看見。這就是她那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軀體上兩塊極小的地方,是她從自己造物的貪慾中拯救出來的兩塊地方:南極和北極——她軀體的脊樑。千萬年來,地球正是以這兩個幾乎沒有生命、抽象的極點為軸線旋轉着,並守護着這兩塊純潔的地方不致被褻瀆。她用層層疊疊的冰障隱藏着這最後的秘密,面臨貪婪的人們,她派去永恆的冬天做守護神,用嚴寒和暴風雪築起最雄偉的壁壘,擋住來往的通道。死的恐懼和危險使勇士們望而卻步。只有太陽自己可以匆匆地看一眼這閉鎖着的區域,而人的目光卻還從未見過它的真貌。

近幾十年來,探險隊一個接着一個前往,但沒有一個達到目的。勇士中的佼佼者——安德拉[3]的屍體在巨冰的玻璃棺材裡靜臥了33年,現在才被發現。他曾駕着飛艇想飛越北極圈,但卻永遠沒有回來。每一次衝擊都碰到由嚴寒鑄成的晶亮的堡壘而粉碎。自亘古至今日,地球的這一部分還始終蒙住自己的容貌,成為她對自己造物的欲望的最後一次勝利。她像處女似的對世界的好奇心保持着自己的純潔。

[3] 安德拉(Salomon August Andree, 1854—1897),瑞典飛艇駕駛員,1897年駕飛艇橫越北極時遇難,距茨威格著《奪取南極的鬥爭》時有33年,距斯科特遇難25年。

但是,年輕的20世紀急不可待地伸出了它的雙手。它在實驗室里鍛造了新的武器,為防禦危險找到了新的甲冑,而一切艱難險阻只能增加它的熱望。它要知道一切真相。它想要在它的第一個十年裡就能占有以往千萬年裡未能達到的一切。個人的勇氣中又結合着國家間的競爭。他們不再是僅僅為了奪取極地而鬥爭,而且也是為了爭奪那面第一次飄揚在這塊新地上的國旗。於是,為了爭奪這塊由於熱望而變得神聖的地方,由各民族、各國家組成的十字軍開始出征了。從世界各大洲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人類等待得已經不耐煩了,因為這是我們生存空間的最後秘密。從美國向北極進發的有皮爾里[4]和庫克[5]駛向南極的有兩艘船:一艘由挪威人阿蒙森[6]指揮,另一艘由一名英國人——斯科特海軍上校[7]率領。

[4] 羅伯特·皮爾里(Robert Edwin Peary, 1856—1920),美國探險家,據以往的探險史記載,他於1909年4月6日到達北緯90°並勝利歸來,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但事後有人質疑。

[5] 弗雷德里克·庫克(Frederick Albert Cook, 1865—1940),美國醫生和極地探險家,聲稱自己曾於1908年到達北極,比皮爾里還早一年,但很快受到非難,皮爾里說庫克「欺騙群眾」,調查結果幾乎沒有支持庫克的證據,從而使他名譽掃地,死時仍悲憤莫名。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極地研究專家們對庫克踏上極地一事日趨表示肯定,因為庫克在1908年提出的極地探險報告中首次描述的許多現象,業已被現代冰地研究的成果以及飛機,人造衛星拍攝的照片所證實。相反,1973年物理學家兼天文學家在詳細研究了羅伯特·皮爾里公布的全部資料後,得出結論:皮爾里上將根本沒有到達北極。參閱[蘇]《在國外》1983年第10期文章:《誰第一個踏上北極》,中譯文請見《讀者文摘》1984年第3期。

[6] 羅阿勒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 1872—1928),挪威探險家,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是世界上第一支到達南緯90°並勝利歸來的探險隊的領隊,以後又聲稱到過北極,從而成為世界上唯一到過南、北兩極的著名探險家。

[7]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 1868—1912),英國皇家海軍上校,著名南極探險家。1912年1月18日與四夥伴到達南極,返程時罹難。

 

斯科特

斯科特,一名英國皇家海軍的上校,一名普普通通的海軍上校。他的履歷表簡直就同軍銜表一樣。他在海軍的服役深得上級的滿意,以後又同沙克爾頓[8]一起組織過探險隊。沒有任何特殊的跡象能暗示出他是一位英雄。從照片上看,他的臉同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一樣,冷峻、剛毅,臉部沒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內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閉得緊緊的嘴巴。面容上沒有任何浪漫主義的線條和一絲輕鬆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慮世界現實的思想。他書寫的字是英文的某一種字體,清楚而沒有曲線的花飾,寫得快而又工整。他的文風清晰和準確,像一份報告似的以真實性動人而不摻雜任何的臆想。斯科特寫的英文就像塔西佗[9]寫的拉丁文一樣質樸而剛勁。人們會覺得他是一個講究實際而完全沒有夢想的人。在英國,即便是具有特殊才能的天才也都像水晶石般的刻板,把一切都提升到盡責的高度。斯科特就是這樣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他和英國的歷史已經發生過上百次的聯繫。他出徵到過印度,征服過許多星羅棋布的島嶼,他隨同殖民者到過非洲,參加過無數次世界性的戰役。但不論到哪裡,他都是一副同樣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帶着同樣剛強的毅力和集體意識。

[8] 歐內斯特·亨利·沙克爾頓(Sir Ernest Henry Shackleton, 1874—1922),英國人,南極探險家,1909年1月到達南緯88°23』,因嚴重凍傷未能到達90°而返回基地,但他在南極順利通過的2740公里路程,被譽為當時南極探險中最偉大的業績,從而在歐洲各國被封為爵士,以後又帶領探險隊橫跨整個南極洲。

[9] 塔西佗(Cornelius Taritus, 約55—約120),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其文體獨具風格。

不過,他的那種鋼鐵般的意志,人們早已在事實面前感覺到了。斯科特要去完成沙克爾頓已經開始的事業。他要組織一支探險隊,然而資金缺乏。但這也難不倒他。他獻出了自己的財產,還借了債,因為他自信有成功的把握。他年輕的妻子替他生了一個兒子,可是他毫不猶豫,像又一個赫克托耳[10]似的離開了自己的安德洛瑪刻。[11]朋友和夥伴們不久也被找到了。世間再也沒有什麼能動搖他的意志。一艘名叫「新地」號的奇特的船把他們送到冰海的邊緣。之所以說這艘船奇特,是因為它有着雙重的裝備:一半像諾亞方舟那樣載滿活的動物,[12]一半是一個備有成千件儀器和大量圖書的現代化實驗室。因為人為了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一切和精神食糧也都必須隨身帶到那空寂無人的世界去,令人奇怪的是,在新時代最精良的技術複雜的裝備中卻結合着原始人的最簡陋的防禦工具——獸皮、皮毛、活的動物。而整個探險行動也像這艘船一樣,具有雙重的面貌、奇異的色彩:這是一次冒險的行動,但它又是一次像一樁買賣似的盤算得非常仔細的行動;這是一次大膽的行動,但又是一次最小心謹慎的行動——每一個細節都要算得十分準確,但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仍然防不勝防。

[10] 赫克托耳,希臘神話特洛伊故事中的英雄。

[11] 安德洛瑪刻,希臘神話中赫克托耳的妻子,以鍾愛丈夫着稱。

[12] 活的動物,是指帶到南極用來牽引雪橇的西伯利亞矮種馬和愛斯基摩狗。

他們於1910年6月1日離開英國。那正是這個盎格魯—撒克遜的島嶼王國陽光燦爛的日子。綠草如茵,鮮花盛開。和煦的太陽高懸在沒有雲霧的上空,光芒四射。當海岸線漸漸消失時,他們無比激動,因為人人都知道,這一別溫暖的太陽就是好幾年,有些人也許是永別了。但船首飄揚着英國國旗,當他們想到,這面象徵着世界的旗幟將隨同他們去占領地球上迄今還沒有主人的唯一地方時,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