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十二 · 告子下 · 三 線上閱讀

公孫丑問曰:「高子曰(1):《小弁》(2),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之(3),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

曰:「《凱風》何以不怨(4)?」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5)。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6)。』」

【注釋】

(1) 高子:人名,疑非孟子弟子高子。

(2) 《小弁(pán)》:《詩經·小雅》中的詩篇。舊說是諷刺周幽王的詩,或說是周宣王名臣尹吉甫之子因遭後母讒言而作。

(3) 關:通「彎」,拉滿弓,開弓。

(4) 《凱風》:《詩經·邶風》中的詩篇。通篇是自責以安慰母親的言詞。

(5) 磯(jī):激怒,觸犯。

(6) 慕:依戀。

【譯文】

公孫丑問道:「高子說:《小弁》這首詩是小人寫的。」

孟子說:「憑什麼這麼說呢?」

公孫丑回答說:「因為詩里含有怨恨之意。」

孟子說:「高老先生講詩實在是太機械了。假如說有這麼個人,越國人開弓去射他,那麼他會笑着講述此事;沒有別的原因,因為越國人和他關係很遠。如果是他的哥哥開弓去射他,他會流着眼淚講述此事;沒有別的原因,因為哥哥是他的親人。《小弁》的怨恨,正是出於對親人的愛。熱愛親人是仁的體現。高老先生講詩實在是太機械了!」

公孫丑說:「《凱風》這首詩為什麼沒有怨恨之意呢?」

孟子答道:「《凱風》這首詩,母親的過錯不大;《小弁》這首詩,父親的過錯很大。父母的過錯很大,卻不怨恨,這是越發疏遠他們了。父母的過錯不大,卻去怨恨他們,是受不得刺激。越發疏遠是不孝;受不得刺激,也是不孝。孔子說:『舜大概是最孝順的了,五十歲還依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