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十 · 萬章下 · 七 線上閱讀

萬章曰:「敢問不見諸侯,何義也?」

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庶人不傳質為臣(1),不敢見於諸侯,禮也。」

萬章曰:「庶人,召之役則往役,君欲見之,召之則不往見之,何也?」

曰:「往役,義也;往見,不義也。且君之欲見之也,何為也哉?」

曰:「為其多聞也,為其賢也。」

曰:「為其多聞也,則天子不召師,而況諸侯乎?為其賢也,則吾未聞欲見賢而召之也。繆公亟見於子思(2),曰:『古千乘之國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悅,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悅也,豈不曰:『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何敢與君友也?以德,則子事我者也,奚可以與我友?』千乘之君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而況可召與?齊景公田(3),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問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4),士以旂(5),大夫以旌(6)。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豈敢往哉?況乎以不賢人之招招賢人乎?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詩》云:『周道如厎(7),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8)。』」

萬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駕而行,然則孔子非與?」

曰:「孔子當仕,有官職,而以其官召之也。」

【注釋】

(1) 質:通「贄」,見面禮。

(2) 亟(qì):屢次。

(3) 齊景公田:參見《滕文公下》第一章。

(4) 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

(5) 旂(qí):上畫龍形,杆頭系鈴的旗。

(6) 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做杆飾的旗。

(7) 厎(dǐ):磨刀石。

(8) 視:注視,指看在眼裡。

【譯文】

萬章說:「請問士人不主動謁見諸侯,是什麼道理?」

孟子說:「住在城市裡的,叫做市井之臣,住在田野里的,叫做草莽之臣,都叫老百姓。老百姓,如果不是送了見面禮做了屬臣,就不敢去謁見諸侯,這是禮制。」

萬章說:「老百姓,召喚他服役,就去服役;君主要見他,召喚他,卻不去謁見,這是為什麼?」

孟子說:「去服役,是義;去謁見,是不義。而且君主要見他,是為什麼呢?」

萬章說:「因為他的見多識廣,因為他的賢能。」

孟子說:「如果是因為他的見多識廣,那麼,天子是不能召喚老師的,何況是諸侯呢?如果是因為他的賢能,那麼,我沒聽說過要見賢人卻隨便召喚他。魯繆公屢次去見子思,說:『古代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君與士人交友,是怎樣的?』子思不高興,說:『古人的話,說的是君主以士人為師,哪裡是說和他交友?』子思的不高興,難道不是這個意思:『論地位,那麼,你是君主,我是臣屬,怎麼敢和君主交朋友?論道德,那麼,你是向我學習的人,怎麼可以和我交朋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君請求和他交朋友都不能夠,何況是召喚呢?齊景公田獵,用旌旗召喚管獵場的小吏,他不來,準備殺他。有志之士不怕棄屍溝壑,勇敢的人不怕丟掉腦袋。孔子贊同他什麼?就是贊同這點,違背禮的召喚,他不去。」

萬章說:「請問召喚管獵場的小吏應該用什麼?」

孟子說:「用皮帽子。召喚老百姓用旃,召喚士人用旂,召喚大夫用旌。用召喚大夫的旗幟來召喚獵場管理員,獵場管理員死也不敢去;用召喚士人的禮節來召喚老百姓,老百姓難道敢去嗎?何況用召喚不賢之人的禮節來召喚賢人呢?要見賢人而不走恰當的路,就好比要人家進來卻關着門。義,就是路;禮,就是門。只有君子能走這條路,出入這個門。《詩經》說:『大路平得像磨刀石,直得像箭。這是君子所行走的,是平民所關注的。』」

萬章說:「孔子,只要國君有召喚,不等車馬準備好就步行出發;那麼,孔子錯了嗎?」

孟子說:「那是孔子正在做官,有官職,國君用召喚官員的禮節召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