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譯本序 · 二 線上閱讀

《簡·愛》是夏洛蒂的代表作。

《簡·愛》所以成為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有顯著地位的小說,成為世界聞名的一部小說,是因為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夏洛蒂寫作《簡·愛》的時候,英國資產階級政府為了分裂工人運動,表面上採取了某些改革的措施。比如通過了女工實行十小時工作制的法案,但是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並沒有改善,並沒有獲得平等的權利;即使是經歷了三次高·潮的憲章運動,吸引了成百萬的工人和勞動群眾參加爭取自身權利的鬥爭,也沒有能提出男女平等問題,夏洛蒂通過一個孤女一生的故事,反映了當時英國婦女的悲慘處境,也反映了婦女擺脫男子的壓迫和歧視的要求,這在英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創舉,難怪它的出現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了那樣強烈的反響。

小說一開始,第一章,年幼的簡·愛就和欺侮她的表哥約翰發生了衝突,驕橫殘暴的約翰把表妹簡·愛看做丫頭一樣,可是簡·愛不畏強暴,和他扭打起來,當然,結果是簡·愛吃了虧,關進了紅屋子。一個瘦弱的女孩以她的勇敢的表現立即吸引了讀者。狠狠地回擊,第一個對象是約翰。接下來是她的以恩人自居的冷酷無情的舅媽里德太太。在第四章里,簡·愛和里德太太發生了爭吵,里德太太以為憑她的地位可以嚇倒這個外甥女,可是恰恰相反,簡·愛一針見血地罵她:「別人以為你是個好女人,可是你壞,你狠心。」 里德太太居然也覺得害怕了。簡·愛在舅媽家的生活在全書中只占四章,作者一生中也沒有這方面直接的感受,但是她用這一段交代簡·愛童年生活的情節讓我們初步看到了簡·愛性格中的反抗的特點,我們沿着這一個方向,可以看到作者怎樣一步步地展現簡·愛的精神面貌。

離開舅媽家到全書結束,簡·愛的經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勞渥德學校,在桑菲爾德,在聖約翰家。最主要的一段是在桑菲爾德。

勞渥德學校一段確實是全書中揭露性很強的一部分。在這個學校里孩子們受凍挨餓,還要遭到挨打、罰站、剪頭髮等凌辱。伙食是惡劣的,生活環境不合衛生,結果是斑疹傷寒奪去了好些孤兒的生命。作者強烈地批判了這種披着宗教外衣殘害兒童的教育制度。她特別塑造了布洛克爾赫斯特這樣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的形象,他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是殺害海倫·彭斯的兇手,他標榜懲罰肉體以拯救靈魂,實際上卻剋扣經費,中飽私囊。夏洛蒂滿懷悲憤的心情描寫了海倫·彭斯的悲慘命運,這樣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孩竟成了勞渥德學校的犧牲品。作者曾進過這類的慈善學校,可是小說顯然以那個學校為原型而又添加了英國當時其他類似的學校的情況,因此它就顯得更為集中,更為生動。

當然,簡·愛正式登上社會這個大舞台是到了桑菲爾德以後。

桑菲爾德對簡·愛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她來到這個府邸做一名家庭教師,她知道這是一個處於什麼地位和身份的工作。她戰戰兢兢,採取的是防衛的姿態。初次和羅切斯特見面,她顯示了不亢不卑的態度。在對羅切斯特還不了解的時候,她保持了一貫的反抗精神。但是她漸漸地發覺羅切斯特和她思想上在許多方面有共鳴之處。雖然羅切斯特比她年紀大,人又長得不漂亮,簡·愛還是深深地愛上了他。而羅切斯特,從簡·愛的談吐舉止,看到這樣一個身材瘦小並無動人姿色的家庭女教師具有一種不平凡的氣質,他感到「知音難求」,決心娶簡·愛為妻。他們兩人相互試探,相互吸引。書中兩人好幾次的對話,有些讀者可能感到海闊天空,比較玄妙,其實正是兩個人心靈逐步接近的記錄。

簡·愛重視的是「友好坦率」,並不是萬貫的家財和烜赫的門第。羅切斯特把她放在平等的地位,這符合她的反抗的性格,因此她覺得滿意。當她以為羅切斯特要娶英格拉姆,而又想把她留在桑菲爾德的時候,她怒氣沖沖地說:「你以為我是一架自動機器嗎?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嗎?……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我現在跟你說話,並不是通過習俗、慣例,甚至不是通過凡人的肉體——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說話;就像兩個都經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簡·愛有自己的尊嚴,她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這一段話不啻是她的宣言。在愛情上簡·愛的感情是熾烈的,可是卻絲毫沒有忘記平等的要求。羅切斯特滿足了她的這種要求,所以她才同意做他的妻子。基督山伯爵小說

在簡·愛從桑菲爾德出走以前的十幾章里,故事情節一波三折,這裡不一一談它。只是羅切斯特舉行宴會一場,應該一提。這一場,既是貴族社會的太太小姐對寒酸的家庭女教師的示威,同時也是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的家庭女教師對上流社會的挑戰。陣勢擺開,我們開始時可能為簡·愛捏一把汗,她斗不鬥得過有財有勢、美貌迷人的英格拉姆小姐呢?在這裡,夏洛蒂·勃朗特通過她筆下的人物發泄了自己長期以來對貴族社會的不滿,並且用簡·愛得到勝利這樣一個結局對上流社會進行了嘲笑和報復。

如果事情一帆風順,簡·愛成了稱心如意的桑菲爾德女主人,皆大歡喜,那末,她的反抗的性格恐怕要打一個很大的折扣了。夏洛蒂之所以是一個傑出的作家,就是她不以簡·愛和羅切斯特在教堂的婚禮作為全書結局,而是奇峰突起,出現了梅森的干涉。儘管前面提到的瘋女人的來歷和行動早已成了讀者心中的謎,但是我們還是很難想到梅森的阻攔會起這麼大的作用。於是,幸福立時成了泡影。

簡·愛毅然離開桑菲爾德。她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裡,心裡只有一個願望:離開桑菲爾德,因為她在這個地方受到了欺騙和侮辱。不愁吃穿的簡·愛一下子成了饑寒交迫的乞丐,淒風苦雨,茫茫荒原,弱小的簡·愛受盡折磨。好心的讀者也許會為簡·愛惋惜,為什麼她不在桑菲爾德待下去,而要一走了之,結果幾乎餓死道旁。確實,簡·愛三天的流浪生活,其悲苦可能遠遠超過童年時在勞渥德的遭遇。可是,我們應該重視作者安排的這段情節。留在桑菲爾德,簡·愛不可能依舊做她的家庭教師,勢必落到羅切斯特的情婦的可卑地位。是忍辱偷生還是維護個人的尊嚴,這當中沒有選擇的餘地。簡·愛勇敢地跨出桑菲爾德的大門,衝破世俗的樊籠,令人敬佩。第二十八章文字不長,我們卻可以把它看做對簡·愛的一曲最美的讚歌!

簡·愛的反抗精神至此發展到了頂點。

簡·愛在和聖約翰的交往中,自然也閃現了她性格中的不平凡的光彩。可是在全書的這一部分中,她的鋒芒沒有以前那樣突出了。聖約翰冷酷自私,他以上帝的使者自居,口口聲聲說去印度傳教是他的天職,還以上帝的意旨為藉口強迫簡·愛嫁給他,和他同去印度。簡·愛拒絕了他的求婚,認為這種殉道太可怕,因為她不愛他,認為他也不愛她,他要娶她,只不過因為他認為她可以成為一個合適的傳教士的妻子,我們自然贊同簡·愛的這一行動。然而,簡·愛雖然一開始拒絕他的要求,但是卻始終讚賞他獻身宗教的精神,表示做妻子不行,做助手可以。後來在這個「正人君子」的宗教力量的感召下,她甚至對他說,只要能相信是上帝的意旨,就可以嫁給他。這和以前的那個嚮往幸福自由的簡·愛的形象就出現了距離。我們心目中一個憤世嫉俗的、勇敢的婦女突然變成了忠順馴服的女信徒。只是到最後,作者用了羅切斯特的超自然的呼喚:「簡!簡!簡!」才促使簡·愛下決心反抗聖約翰。作者也許用這個情節來再一次印證簡·愛對自己性格的剖析:「在跟和我自己的性格相反的獨斷嚴酷的性格打交道的時候,在絕對服從和堅決反抗之間,我一生中從來不知道有什麼折衷的辦法。我總是忠實地絕對服從,一直到爆發,變為堅決反抗為止」。 但是遺憾的是,作者這樣的安排實在難以令人信服,而且不能不說是大大減少了簡·愛作為反抗者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