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六 · 滕文公下 · 七 線上閱讀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段干木窬垣而辟之(1),泄柳閉門而不納(2),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見矣。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陽貨瞰孔子之亡也(3),而饋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曾子曰:『脅肩諂笑,病於夏畦(4)。』子路曰:『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5),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觀之,則君子之所養,可知已矣。」

【注釋】

(1) 段干木:春秋魏文侯時賢者,曾師事孔子弟子子夏,守道不仕。窬(yú):越過。

(2) 泄柳:春秋魯國人。魯穆公曾親自登門會見,泄柳閉門不納,後為魯穆公臣。

(3) 瞰(kàn):窺伺,看望。

(4) 畦(qí):田園。

(5) 赧赧(nǎn):因慚愧而臉紅的樣子。

【譯文】

公孫丑問道:「不去謁見諸侯,是什麼道理?」

孟子說:「古時候,不是臣屬的話,就不去謁見。段干木翻牆以躲避魏文侯,泄柳關起門來不接見魯穆公,這都太過分了;如果對方勉強要見,是可以見的。陽貨要孔子來見,又不願自己失禮。大夫對士有所賞賜,士如果沒能在家裡親自接受,就該前往大夫家裡去拜謝。於是陽貨就等孔子不在家時,送小蒸豬給孔子。孔子也等陽貨不在家時,前往拜謝。在這個時候,如果陽貨先來見孔子,孔子難道不見他?曾子說:『聳着肩膀,做出媚笑,比夏天在菜園裡幹活還累。』子路說:『跟別人不同道,卻又上去搭話,看他的臉色,還一副慚愧的樣子,這我就不懂了。』由此來看,君子怎樣修身養性,可以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