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二 · 梁惠王下 · 五 線上閱讀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1),毀諸?已乎?」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2),耕者九一(3),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4),澤梁無禁(5),罪人不孥(6)。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詩》云:『哿矣富人(7),哀此煢獨(8)。』」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9),《詩》云:『乃積乃倉,乃裹餱糧(10),於橐於囊(11)。思戢用光(12)。弓矢斯張,干戈戚揚(13),爰方啟行(14)』。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囊也,然後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對曰:「昔者太王好色(15),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16),率西水滸(17),至於岐下,爰及姜女(18),聿來胥宇(19)。』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注釋】

(1)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場所,凡朝會、祭祀等重大典禮都在明堂舉行。

(2) 岐(qí):地名,在今陝西岐山一帶。

(3) 耕者九一:指井田制。九百畝的地,分為井字形的九區,每區各一百畝,外沿八百畝為私田,每戶各受田百畝。中間一百畝為公田,由八戶共同耕種,此即九分抽一的稅率,是孟子以為最理想的土地制度。

(4) 譏而不征:只管檢查言行而不抽稅。譏,檢查言行。征,徵稅。

(5) 澤梁:捕魚的裝置。

(6) 孥(nú):本意是妻子、兒女,這裡指不連累妻子、兒女。

(7) 哿(kě):可。

(8) 煢(qiónɡ):孤獨。以上引詩見《詩經·小雅·正月》。

(9) 公劉:周人創業的始祖,后稷的曾孫。

(10) 餱(hóu)糧:乾糧。

(11) 橐(tuó):無底的口袋。囊:有底的口袋。

(12) 思:發語詞。戢:和睦。用:因而。光:光大。

(13) 干:盾。戈:平頭戟。戚:斧。揚:舉起。

(14) 爰:於是。方:開始。以上引詩見《詩經·大雅·公劉》。

(15) 太王:即古公亶父,公劉的十世孫,周文王的祖父。他率領周部族由邰(今陝西武功)遷至豳(音bīn,今陝西彬縣、旬邑)。

(16) 來朝:清早。走馬:驅馬快跑。

(17) 率:沿着。西:指豳邑以西。水:指漆水。滸:水邊。

(18) 姜女:姜姓女子,指古公亶父的妻子太姜。

(19) 聿來胥宇:指修建宮室之前察看地勢。聿,語助詞。胥,察看。宇,屋宇。以上引詩見《詩經·大雅·綿》。

【譯文】

齊宣王問道:「別人都讓我拆掉明堂,是拆了好呢?還是不拆好?」

孟子答道:「明堂,是王的殿堂。您如果要施行王政,就不要拆掉它了。」

王說:「什麼是王政,可以講給我聽嗎?」

孟子答道:「從前周文王治理岐地,農夫的稅率是九分抽一,做官的世代享有俸祿,關卡和市場上只維持秩序而不抽稅,到湖泊池塘里捕魚不受禁止,處罰犯罪的人不連累他的妻兒。年老而沒有妻室的叫做鰥,年老而沒有丈夫的叫做寡,年老而沒有兒女的叫做獨,年幼而沒有父親的叫做孤。這四種人,是天下最窮苦而沒有依靠者。文王發布政令施行仁義,一定首先考慮他們。《詩經》說:『富人可以過得去了,哀憐這些孤單的人。』」

王說:「說得好啊,這話!」

孟子說:「王如果認為這話說得好,為什麼不照着做?」

王說:「我有個毛病,我愛錢財。」

孟子答道:「從前公劉也愛錢財,《詩經》說:『積存谷糧到倉里,包好乾糧存起來,橐里囊里全裝滿。人心和順揚光輝。張開弓來搭上箭,盾牌戈斧舉起來,於是出發向前進。』因此,居留在家的有倉里的貯糧,行軍的有囊里的乾糧,然後才能『於是出發向前進』。王假如愛錢財,就和百姓一道,那麼,使天下歸服又有什麼困難呢?」

王說:「我有個毛病,我好色。」

孟子說:「從前太王也好色,疼愛他的妃子。《詩經》說:『古公亶父,一早就趕馬出發,沿着豳西的水邊,來到岐山的腳下,於是連同姜氏女,察看蓋房的地形。』在這個時候呢,沒有嫁不出去的姑娘,沒有找不着老婆的男人。王假如好色,就和老百姓一道,那麼,使天下歸服又有什麼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