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一 · 梁惠王上 · 五 線上閱讀

梁惠王曰:「晉國(1),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2);西喪地於秦七百里(3);南辱於楚(4)。寡人恥之,願比死者壹灑之(5),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6)。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7),壯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注釋】

(1) 晉國:這裡指魏國。戰國時韓、趙、魏三國,系由晉國分出,稱為「三晉」,故魏國自稱為晉。

(2) 「東敗」二句:指馬陵之役。魏軍以龐涓和太子申為統帥,齊軍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兩軍戰於馬陵,魏大敗,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

(3) 西喪地於秦七百里:惠王時,魏國曾屢敗於秦國,被迫多次割地。

(4) 南辱於楚:惠王時,魏軍被楚將昭陽所敗,八邑淪亡。

(5) 比:替,為。壹:全,都。灑:洗。

(6) 地方百里:指長、寬各百里之地。

(7) 易:疾速。耨(nòu):鋤草。

【譯文】

梁惠王說:「晉國,天下沒有比它更強大的國家了,這是老先生所知道的。到了我這時候,東邊敗於齊國,大兒子犧牲了;西邊割地七百里給秦國;南邊又受辱於楚國。我感到恥辱,希望為死者盡洗此恨,要怎麼辦才行?」

孟子回答說:「有縱橫百里的土地就可以行仁政而使天下歸服。王如果向老百姓實行仁政,減輕刑罰,減少賦稅,深耕細作,及早除草;年輕人在閒暇時培養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誠守信的道德,在家便侍奉父兄,在外便侍奉上級,這樣,就算讓他們造木棒也可以抗擊秦國和楚國的堅實盔甲和鋒利兵器了。

「別的國家妨礙老百姓適時生產,使他們不能靠耕作來奉養父母。父母饑寒交迫,兄弟妻兒離散。它們使老百姓陷於深淵之中,王去討伐它們,誰能抵抗您?所以說:『仁德的人是無敵的。』王請不要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