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書評 綿延二十年的友情或愛情 線上閱讀

二十年的書信情誼,綿淡悠長。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因為是書信結集而成,如果不稱作小說,叫散文集也無所謂。信大都不超過八百字,字裡行間卻滿是美國女子的爽朗幽默及英國男人的沉穩體貼。

綿延二十年的友情或愛情(1)

檸檬(特約書評人)

語言課上,讓大家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電影明星。我結結巴巴介紹休·格蘭特,同學們都聽得茫然。情急之下,我開始列出他的作品表。從《諾丁山》到《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不管是來自法國、西班牙還是巴勒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同學,尤其是女生們,全部恍然大悟。他的電影,包括《布里·瓊斯的單身日記》都屬典型的「英國製造」,主線或輔線中必出現「英國英俊男+美國美麗女」的橋段,《真愛至上》更是發揮到極致,讓個在本土都找不到女友的英國小伙子到美國當天就與四個美女同宿。當然,除了碰巧都出自同一個編劇里查德·科蒂斯之手外,也反映了這種模式簡直可成浪漫化符號了。

比如曾被譯做《迷陣血影》這部電影,也是這樣的男女搭配。電影名字實在取得怪誕,除了可以幫盜版碟商吸引誤打誤撞的眼球,與故事內容沒一點相關。電影改編自書信體著名小說《查令十字街84號》,故事情節就是獨居在紐約的女作家,在《紐約時報》的副刊《每周書評》上看到很多關於英國文學的作品介紹,卻很難找到原本,就根據一則廣告寫信到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書店。經理弗蘭克很快回信,並且寄去了一些她訂購的書籍。兩人在書信往來中,除了顧客訂購各種稀奇古怪的偏門書,及經理匯報書款支票餘額外,也談論雞蛋與肉類等與購書無關的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剛經歷過戰爭的倫敦生活消費品還是奇缺,還在實行配額制,好心的女主人公也許因為弗蘭克常能給她提供中意的好書,而且價格相當便宜,心情大悅,常常給這家書店的夥計們寄食品。雙方的郵件都給對方帶去了珍貴的歡樂。二十年後,當年窮居一隅的女作者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劇作家,接受邀請來到倫敦,弗蘭克卻已在三年前因病去世。

二十年的書信情誼,綿淡悠長。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因為是書信結集而成,如果不稱作小說,叫散文集也無所謂。信大都不超過八百字,字裡行間卻滿是美國女子的爽朗幽默及英國男人的沉穩體貼。比如海蓮說「我要訂一本情詩集」,因為——「春天來了」。再比如,馬克的女同事塞西莉,一個熱心腸小女人,瞞着弗蘭克給海蓮寫信,說「不要讓弗蘭克知道我給你寫信的事」,因為「他一直把你們的通信當成你們私人的情誼」。只有時不時看到塞西莉的這些話,再看弗蘭克含蓄持重永遠像在公事公辦的信,才覺得這個男人緊繃面子要風度可笑得可愛。當然,這些情感如果是寫在書里,顯得細膩感人,但如果在一部100多分鐘的電影裡表達清楚,就需要很高的敘事手法。但有點遺憾的是,電影觀眾不是很能感到這一點,平淡一轉,而成拖沓,但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表演足已彌補這些。

還值得一提的是,附錄中,海蓮最後來到倫敦寫的日記。倫敦成行,見到弗蘭克的遺孀子女,終於把這個簡單的情結挽了個結,以饗讀者願。如果說這算小女人寫作,海蓮的個性可以讓舊書買賣的訂單都風雅成了小資典故,更不要說她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作家。來到倫敦,崇拜者的接待,媒體的採訪,書店的簽名售書,社交者的邀請。就算走出來的不是步步蓮花,在她筆下都是樁樁趣事。美國個性女作家的倫敦懷舊之旅——如需要宣傳口號,可以如此擬。驚詫、喜愛、抱怨、感激、嬌嗔、憂傷種種情緒,在她這兒,切換自如,讀者也不以為忤。

只是在影片裡,首先把女作家的心打動的,不是店主的高情厚義,而是書價實在便宜。查令十字街是倫敦甚至歐洲愛書人眼中的天堂,因有大量的舊書店而聞名。影片後邊,女主角的女朋友去倫敦,她自然帶着女主角的委託,去看馬克書店一眼,評價是:帶着狄更斯風味的書店,店內充滿了一種氣味,這是由陳舊、霉爛、破書、木地板和天花板混和的氣味。

現在的查令十字街84號,卻在周圍的書店中,成了倫敦一家酒吧連鎖店的鋪面。

綿延二十年的友情或愛情(2)

來源:南方都市報

假如有機會去英國(1)

假如有機會去英國,我一定要到那裡,並且以朝聖的態度。那裡,「有這一道街,它比整個世界還要大。」假如我沒機會去英國,而你們有,「你們若恰好經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這是一本被譽為「愛書人的聖經」的《查令十字街84號》,終於,終於,終於出了國內版。這本書最早版本的面世距今已有35年了,而書中追憶的往事更是始於1949年10月,一位居住於美國紐約的三十三歲女作家海倫·漢芙,老是覺得紐約這個城市沒有氣質,害她整天買不到想讀的書,只好轉而向倫敦的一家小舊書店郵購,這個小書店位於英國倫敦的查令十字街84號,名叫「馬可斯與科恩」書店。一樁原本單純的買賣關係變成了長達二十年,多人參與的,令人唏噓的一段書緣。

直到1969年,書店的老闆相繼去世,書店的門也要永遠關上了。海倫傷心地翻閱存放在鞋盒中20年的與小書店之間的信件,整理之後在次年秋天出版。從此,查令十字街84號就成了愛書人的聖地。至今書店原址的外牆上鑲嵌着一個圓形銅牌,上面刻着:查令十字街84號,馬可斯與科恩書店的舊址,因海倫·漢芙的書而聞名於世。在英語系的國家裡,愛書人少有不識這本書者,它不僅被改編為電視劇、廣播劇和舞台劇,1987年還被拍成電影。

著有《書店風景》和《書天堂》的鐘芳玲女士自稱是此書的頭號死忠書迷,她收藏了各種版本的《查令十字街84號》,甚至是舞台劇的腳本。1994年秋天她還到到倫敦瞻仰書店原址,1996年到紐約拜會作者漢芙女士,這些她用了12頁的篇幅描述,鄭重地放在她的《書天堂》中。鍾芳玲還提到一位美國書商因為這本書而對自己從事的行業更為堅定,並且將書店命名為「查令十字街84號」。有些浪漫的書迷情侶,甚至相約在那個門號前相吻。

本來對於此書的中文版的翻譯,鍾芳玲女士應該是當仁不讓的,不過最後她還是放棄了。她在《書天堂》中說,在讀過數十回英文原版之後,她「只覺得無法用另一種語言來為他們發聲。」最後,此書的中文版由另一位愛書人———陳建銘先生完成了翻譯工作。

鍾芳玲的《書天堂》今年1月在國內推出,雖然定價68元,但銷量很不錯。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書天堂》在中山賣了200本以上,而這本定價僅18元的《查令十字街84號》在中山的知音當不止二百人吧。旅行社大可考慮組織一個「愛書人朝聖團」到英國倫敦。

面前的這本《閱讀的風貌》,我之前擁有的是台灣版本。這次出了大陸版,我還是忍不住再買了一本。它是《網絡與書》叢書系列的其中一本,互聯網的出現,曾經被視為奏響了作為傳統閱讀形態的書籍的哀樂,而現階段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關係似乎是「共存共榮」。至於將來,結論難下。無論是通過哪種介體,閱讀終究是件幸福快樂的事。而此書定出的十二條黃金守則,我想書痴大都會樂於接受。正如這套叢書的每一本的封底都印着的那句話:在閱讀的森林裡摸索前行,需要熱情;在摸索中不致迷失方向,需要主張。我姑且把書中的所謂「重度書痴的黃金守則」抄錄一下:

守則一:千萬不要只讀新書。

守則二:向人借書是不道德的。對於這一點,愛書人自然苟同,鄙人的書房就曾貼過這樣一張告示:「君才堪比劉備,吾書不甘為荊州。」

守則三:偷書賊應該被詛咒。

守則四:有書不一定要看完。

守則五:隨處皆可讀書。

守則六:注意你的書是不是夢幻逸品。對於書迷來說擁有一本善本書,那怕是一本民國時期的善本書,該是一件令人多麼興奮的事。

守則七:讀書當益智消遣。

守則八:邊讀書邊寫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