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者的初心:第三部 用心理解 · 7 相信「無中生有」 線上閱讀

7 相信「無中生有」

如果能夠把開悟放在你的修行或思考前面,你的修行或思考就不會是自我中心。我所謂的「開悟」,意思是相信「無」……

我發現,去相信「無」是絕對必要的。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去相信某種無色無相的東西——某種存在於任何色與相出現之前的東西。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不管你信仰的是什麼樣的神衹或教義,如果你執著於它們,你的信仰就會以自利為出發點。

你之所以努力追求信仰上的完美,只是為了自我救贖。但實現這個完美境界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你會陷入一種理想主義化的修行,因為不斷地追求並實現你的理想,你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讓自己從容自若。但如果你總是準備好把一切看成是從「無」顯現,知道是什麼樣的理由讓某一種形相得以存在,那麼,你將可獲得完全的從容自若。

頭痛沒什麼大不了!

人會頭痛,總是有理由的,如果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頭痛,你就會好過一點。但如果你不知道原因,或許就會這樣想:「唉,我頭痛得要命!說不定是我修行不力的緣故。如果我打坐勤快一點,說不定就不會有這種困擾!」如果你這樣理解事情,你就會對你自己、對你的修行失去完全的信仰。你會拼命修行,想要達到完美境界,這樣一來,我只怕你會因為太忙碌而無時無刻不在頭痛!這是相當愚蠢的修行方式。

這樣的修行並不管用,但如果你相信有某些東西存在於你頭痛之前,而且知道你頭痛的原因,就自然會好過些。頭痛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頭痛表示你的身體還正常得足以發出警告。如果你有胃痛,就表示你的胃還算功能正常。反過來說,如果你的胃對於這種可憐兮兮的狀態習以為常,你也不再覺得痛,那才可怕!長此以往,你的小命就會因為胃病而斷送。

別被信仰捆綁

所以,每個人都絕對有必要相信「無」。但我說的「無」不是指虛無,這「無」是某種東西,是某種隨時準備好披上特定形相的東西,而在其活動中具有某些規則、理論或是真理。這樣的「無」就是佛性,就是佛本身。

當這樣的存在被人格化時,我們稱之為「佛」;把它理解為終極真理時,我們稱之為「法」;當我們接受這個真理,並把自己視為佛的一部分來行事時,我們稱自己為「僧」。儘管有三種佛相,但它們是同一個存在,無色無相,隨時準備好要披上特殊的色相。

這不只是理論,也不只是佛教的教法,而是對我們人生絕對必要的理解。沒有這種理解,我們所信仰的宗教就幫不上我們的忙。我們會反過來被信仰所捆綁,產生更多的煩惱。如果各位成了佛教的囚徒,我也許會很高興,但各位自己就不會高興了。所以,這種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你相信自己就是佛嗎?

坐禪時,你也許會聽到雨水打在屋頂上的聲音。稍後,美妙的雲霧會升起,繚繞於一棵棵大樹之間;再稍後,人們會出門工作,抬眼看見美麗的山脈。但某些人清晨躺在床上聽到雨聲時卻會覺得不髙興,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再過一會兒,他們將可看到美麗的太陽從東邊升起。

如果你的心思專注在自己身上,你就會有這種憂慮。但如果你相信自己是真理,是佛性的體現者,那就沒有什麼好憂慮的。你會這樣想:「現在在下雨,但不知道下一刻會是什麼光景。到我們要出門時,說不定又是晴光麗日,也說不定狂風暴雨。既然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此刻,就讓我們去欣賞雨聲吧!」

這種態度才是正確的態度。如果你了解到,自己只是真理的暫時體現者,就不會再有任何煩惱。你會欣賞周遭的環境,會把自己視為佛的偉大活動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先「開悟」吧!

用佛家用語來說,我們應該先獲得開悟,進而修行,再進而思考。我們的思考通常都是很自我中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思考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自我中心的。「為什麼我要受這種苦?為什麼我要碰到這種麻煩?」我們想事情的方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如此。

例如,當我們開始研究科學或讀一本深奧難懂的佛經時,很快就會感到睏倦,但對這一類自我中心的思想卻興致勃勃,樂此不疲!然而,如果能夠把開悟放在你的修行或思考前面,你的修行或思考就不會是自我中心的。

我所謂的「開悟」,意思是相信「無」,相信有某些東西是無色、無相,而又隨時準備好要披上色和相的。這是不可動搖的真理,我們的活動、思想、修行都應該以這個本源的真理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