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噴泉:第三部 洪鐘 29.最後進場 線上閱讀

技術越發展,越顯出它的脆弱性;人類越企圖征服自然,就越有可能遭受災禍。近代歷史上不乏這方面的證據——例如,馬里納城的沉陷(2127),第谷B圓頂[1]的倒塌(2098),阿拉伯冰山脫離拖纜(2062)以及雷神托爾反應堆的熔化(2009)。可以確信,將來勢必還會有更加駭人聽聞的事例。未來最可怕的事件恐怕會是精神病人造成的,而不是技術進步的必然。過去,一個瘋狂的轟炸機投彈手或者狙擊手只能殺害幾個人;今天,一個神經錯亂的工程師可以輕易屠殺一座城市的居民。據文獻記載,奧尼爾太空殖民地二號2047年僥倖逃脫了上述災難。通過「安全保障裝置」程序,這類事故至少在理論上是可以避免的,不過這些措施十之八九是徒有虛名,實在信賴不得。

[1]第谷是月面上的一座環形山,直徑八十五公里,深約四公里。作者設想人類在第谷環形山開闢了地下殖民地,可能是高科技社區或城鎮,上面覆蓋着圓頂,出入月面要通過附設在圓頂上的鎖氣室。

還有一類事件,涉及的個人身居高位,或掌握着獨一無二的權力。這一類瘋狂天才(似乎沒有其他更合適的字眼可以用來稱呼他們)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破壞,A.希特勒(1889~1945)就是一個例子。

最近,隨着讀者急盼卻拖延多時的瑪克辛·杜瓦爾夫人回憶錄的出版,一個古典的例子得以披露出來。時至今日,那件事的某些方面也沒有完全水落石出。

——J.K.戈利岑:《文明及其反抗者》(布拉格,2175年)

「高度幺五洞,速度九十五——重複,九十五。隔熱屏板已拋棄。」空間站繼續報告着測定的數據。這就是說,探錘已經安全進入大氣層,降低了速度。但還不能高興得太早。探錘不僅要飛行一百五十公里的垂直距離,還有三百公里的水平距離——呼嘯的狂風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了。雖然探錘上還有燃料可用,但它的機動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假如在山峰着陸的第一次嘗試不能成功,那就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高度幺兩洞。大氣層沒有影響。」

小探錘旋轉着從天而降,如同蜘蛛爬下絲織的梯子。杜瓦爾暗想:但願它的線夠長,要是它在離目標一公里的地方把線用完了,那該叫人多麼惱火啊!三百年前敷設首批海底電纜時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悲劇。

「高度八洞。下降情況正常。張力百分之一百。略有空氣阻力。」

看來上層大氣開始起作用了,不過眼下只有安裝在小探錘上的敏感儀器能探測出來。

指揮車旁邊架起了一台小型遙控望遠鏡,它正在自動跟蹤肉眼還看不見的探錘。摩根向它走去,杜瓦爾的現場攝像師如影子似的跟着他。

「看得見嗎?」幾秒鐘以後,杜瓦爾悄悄問道。摩根煩躁地搖搖頭,依然通過目鏡窺視着。

「高度六洞。向左偏移——張力百分之一百零五——校正值一百一十。」

總算還正常,杜瓦爾想——但是在高空平流層的另一邊,情況開始加速變化了。摩根肯定看見探錘了——

「高度五五——脈衝校正值兩秒。」

「有了!」摩根激動地叫了起來,「我看見噴氣探錘了。」

「高度五洞,張力百分之一百零五。難以保持航向——有顫振現象。」

簡直無法相信,在經過了接近三萬六千公里的旅程之後,探錘卻偏偏不願走完最後不到五十公里的距離。可是,多少飛機甚至飛船就是在最後幾米釀成悲劇的啊!

「高度四五,側面強風。再次偏離航向。三秒脈衝……」

「看不見了,」摩根敗興地說,「雲擋住了。」

「高度四洞,強烈抖振。張力猛增到百分之一百五十——重複,百分之一百五十。」

那可糟了!杜瓦爾知道,張力達到百分之二百時就會斷線。只要再一陣猛力的衝擊,整個試驗就得壽終正寢。

「高度三五。風力正在加強。一秒脈衝。儲備的推進劑幾乎用完。張力仍在劇增——達到一百七十。」氣氛愈來愈緊張了。杜瓦爾想,再加百分之三十,那種纖維再神奇也會斷裂,就像任何其他材料一樣,超過它的抗張強度就會斷裂。

「距離三洞。湍流加劇。嚴重向左偏移。無法計算校正值——運動偏離計算軌道太遠。」

「有了!」摩根高叫道,「它穿過雲層了。」

「距離兩五。燃料不足,無法返回航線。估計偏離靶標三公里。」

「沒關係!」摩根喊道,「在哪兒着陸都行!」

「好的,盡力而為。即將墜落。距離兩洞。風力繼續加強。探錘已經失去穩定。業載開始旋轉。」

「鬆開制動器!讓線自己下來!」摩根果斷地下達了命令。

「已鬆開。」那個平靜得叫人發瘋的聲音說。倘若杜瓦爾事先不知道摩根邀請了空間站頭號交通運輸調度員參加試驗的話,她可能以為那是機器在說話呢。

「細絲投放器失靈。現在業載旋轉每秒五轉。細絲可能絞纏。張力百分之幺八洞,幺九洞,兩洞洞。距離幺五。張力兩幺洞,兩兩洞,兩三洞。」

杜瓦爾想,眼看就要完了,只剩下十來公里,細絲卻他媽的絞纏在旋轉的探錘上了。

「張力洞——重複,洞。」

完了,線斷了,它隨即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地遊動起來,慢悠悠地向着星際彈回去。「阿育王空間」站上的操作人員無疑會把線收卷回去,但杜瓦爾對太空梯原理已略知一二,足以讓她認識到,這是一項費時又複雜的工作。至於探錘,肯定會落到這附近的某個地方——塔普羅巴尼的田野上或熱帶叢林裡。正如摩根說的,試驗獲得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成功,等下一次沒有風的時候……

「看哪!」有人叫道。

雲層底下亮起了一顆星星,它燃燒着,從兩片飄過天空的烏雲之間向着地球墜落。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裝在探錘上輔助終端導航的照明燈自動點燃了,好像在嘲弄它的製造者似的。也好,它仍然可以派上一點兒用場,有助於確定探錘殘骸的位置……

杜瓦爾的現場攝像師慢慢轉動鏡頭,讓她觀看那顆亮閃閃的白日流星飛過聖山,消失在東方。它將在離斯里坎達山五公里左右的地方墜落。

「接通摩根博士的線路。」她吩咐。

杜瓦爾本想對摩根說幾句鼓勵的話——聲音要響亮,讓火星銀行家聽得見,以表達對下次降落的信心。她還在構思那篇短短的撫慰演說詞時,腦子裡突然一閃念,演說詞被遺忘得一乾二淨。事後,她無數次回憶起那之後三十秒鐘內發生的各種事件,以至於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只是她從來沒能完全肯定,她對於這些事是否有了透徹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