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第十二卷 · 1 線上閱讀

1 你祈求在人生某一刻得到的東西,你現在就可以擁有——只要你對自己慷慨一些就行。就是說,只要你能把過去全部拋到身後,把未來託付給天意,把現在指引向虔誠與公正。唯有虔誠,你才會喜愛自己分得的命運:是自然將它交託給你,將你交託給它。唯有公正,你的言行才能做到率直而坦白,才能做到實話實說,行為合乎法律與情理。不要讓任何事物妨礙你——不論是他人的惡行,還是他人的想法或說辭,尤其是不要讓環繞在你肉身周圍的感覺妨礙你:感到不適的部位能自己照顧自己。

如果你在去日無多之際,能將其他一切拋在腦後,唯獨看重起支配作用的心靈和心裡的神性,如果你所擔心的不是壽命的終結,而是自己的生活並不符合本性,那你就是一個無愧於天地生養的人。你就不再是本國的異鄉人,不會再被出乎意料的時事弄得不知所措,不會再依賴外物,難以自決。

2 神明能透過物質的容器、外殼和渣滓,看到我們起支配作用的心靈。他的觀察力就作用在他的智慧與從他那裡流入我們當中的事物之間。如果你也訓練自己這樣做,就能擺脫諸多紛擾。對自己的軀殼並不在意的人,又怎會把時間耗費在關注衣服、宅邸、名聲之類的外物與虛飾上呢?

3 有三樣事物組成了你:肉體、呼吸和心靈。前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屬於你,需要你小心留意,但只有第三樣才是完全屬於你的。因此,只要你從自己那裡——也就是你的思想中——剔除掉他人的言行、自己的言行、你對未來的各種困擾、你那封閉的軀殼和與之相伴的呼吸在你並非自願的情況下帶給你的一切、在我們周圍的外部漩渦中旋轉着的一切,你的思想所具有的力量就會超越各種偶然的羈絆,獨立自主,變得純粹而自由,做公正的事,說真實的話,欣然接受自己的遭遇;倘若你像我說的這樣,將情慾、過去和未來等負累從起支配作用的心靈中剔除出去,讓自己像恩培多克勒(1)所說的「完美的圓因獨處而喜悅」那樣,只想讓當前的生活變得更加完美,那你至少能做到平靜、舒適地安度餘生,與心中的神性和睦相處。

(1)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古希臘哲學家、政治家、詩人,生於西西里島。

4 我總想知道,為什麼每個人愛自己遠甚於愛別人,卻將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置於自己的看法之上。然而,要是有一位神明,或者一名睿智的導師出現在他的身旁,讓他心裡不要抱有什麼想法,或者不要抱有他不肯馬上公之於眾的念頭,這樣的規矩他連一天都忍受不下去。因此我們更加重視鄰人對我們的看法,勝過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5 將其他諸事安排得十分妥當,對人也關愛有加的眾神,又怎麼會忽略這件事呢:某些人,他們當中的最出色的一部分,通過祈禱與禮拜的方式,與神靈做了很多交流,建立了密切的聯繫——而這些人一旦死去,竟然徹底湮滅無存,沒有重回世間?

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你就應該確信,如果可以另作安排,眾神早就另作安排了:因為如果另作安排是對的,那就有實現的可能,如果那樣做合乎本性,本性自會促成它的實現。因此眾神並未另作安排這一事實(如果這的確是事實的話)應當使你確信,並不應該另作安排。你自己也看得出來,提出這一僭越的問題,不啻是與神明爭辯。不過就算眾神並非無比善良、無比公正,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同他們爭辯:如果真是這樣,他們也不會在對世界作出井井有條的安排時,因為疏忽,讓其中的某個部分遺漏掉公正或理性。

6 就算無望掌握的技藝,也要加以練習。因為缺乏練習,左手拙於完成多數任務,卻比右手更能抓牢韁繩——正是練習的緣故。

7 死亡來臨之際,人的身心理應如何;人生短暫;過去與未來綿延無盡;所有的物質又是何等的脆弱。

8 看看剝除了遮掩的因果吧;看看任何行為隱秘的目標吧。想想何為痛苦?何為享樂?何為死亡?何為名望?誰人不是因為自己而心神不安?想想為何無人能被他人妨礙;一切事物落得這般,皆因人的想法使然。

9 應用原則,應當效法拳手,而非鬥劍者。鬥劍者會放下或拿起他用的劍,但拳手的雙手始終都在,只需將它們攥成拳頭就行。

10 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將它們分解為物質、因由和目標。

11 人只需要做神明贊成的事,欣然接受神明在自然的進程中為他安排的一切,這是何等的自由!

12 不要怪罪神明:他們並未存心或無意地做出什麼錯事。也不要怪罪人:他們做的錯事都是無心之失。因此誰都不應怪罪。

13 對自己人生際遇的某個方面感到驚訝的人,是多麼荒唐啊——他對這個世界又是何其陌生!

14 要麼是宿命的推動,要麼是不容偏離的秩序,要麼是能夠聽取禱告的神意,要麼是一場沒有方位可言的混沌。如果是不偏不倚的推動,為什麼要抗拒呢?如果是承認禱告的神意,那就讓自己配得上得到神助吧。倘若是不受控制的混沌,那就慶幸在這樣一個大漩渦里,你體內還有一個起支配作用的心靈吧:倘若急流將你捲走,就任它帶走你的肉體、你的呼吸、其他的一切好了——但它無法帶走你的心靈。

15 燈光在熄滅之前會一直亮着,並不會失卻它的光輝。那麼為你提供養料的真理、正義和自製,會在你壽終之前衰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