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第九卷 · 1 線上閱讀

排除幻想,遏制衝動,抑制欲望:讓你那起支配作用的心靈自己做主。

1 不公即罪過。宇宙自然造就出理性的造物,讓他們彼此互助——他們理應彼此互惠,但絕不應該彼此傷害——任何違背其意志的人,顯然都犯下了違抗最古老神明的罪行:因為宇宙自然就是終極現實的本性,而現存的一切都與終極現實有關。

說謊也是違背那位神明意志的罪行,她就是真理之神,一切真實的事物都是因她而生。有意說謊者的罪過在於,他的欺騙造成了不公;無意間說謊者的罪過在於,他與整體的本性不合,與井然有序的宇宙自然不合。任由自己被帶到與真實相悖的位置上,就已經是在對抗真理了。他曾收到本性的提醒,卻置若罔聞,如今已經喪失了分辨真偽的能力。

此外,把享樂當成善來追求,把痛苦當成惡來迴避,也是罪過。這樣的人難免常常責怪宇宙自然,責怪它在善人和惡人中間做出的分配有失公正,因為惡人常常縱情享樂,擁有可供享樂的財物,而善人往往會遭遇痛苦和引發痛苦的事件。

而且,畏懼痛苦的人也會對今後發生的某些事心存畏懼,這是罪過。追求享樂的人不肯遠離不義——這顯然是罪過。那些和本性心意相通,遵循本性行事的人,必然像宇宙自然一樣,對種種相互對立的事物一視同仁——如果宇宙自然不是抱着一視同仁的態度,她就不會創造出這些對立的事物了。因此若不能像宇宙自然那樣,對痛苦與享樂、生與死、美名遠揚與默默無聞一視同仁,顯然也是在犯罪。

我所說的「宇宙自然對這些事物一視同仁」,指的是這些事物藉由因果,不偏不倚地發生在一切存在上,它們之所以發生,是為了實現神意。正是神意從最初的前提着手,建立起了目前的宇宙秩序:她為即將誕生的事物制定出特定的準則,用造物的力量製造出物質、變化和接連不斷的重生。

2 擁有判斷力和感受力的人,寧願從未體驗過欺騙、虛偽、奢侈、浮華,便離開人世。第二好的情形就是在咽氣之前,厭倦了這些事情。或者你寧願與惡行為伴?難道你的閱歷尚未說服你躲避這種瘟疫?因為心靈的墮落,要比我們呼吸的空氣遭到污染還要嚴重。後者會影響到動物的本性,而前者會影響到人性。

3 不要藐視死亡:要把它當作自然意志的一部分,欣然接納。我們的消亡,跟人生各個時節里的其他自然進程並無不同——比如年輕與年邁,成長與成熟,牙齒、鬍鬚與白髮的長成,受精、懷孕與分娩。所以用經過深思熟慮的態度來看待死亡,便不會有淺薄、苛求或鄙薄的想法,只要像等待大自然發揮一項功能那樣就好。所以你應當像等待妻子生子那樣,期盼着靈魂離體的那一刻。

如果你想再要一套評判標準——雖不科學,於情感卻有效——那麼你只要停下來,想想你將會拋開的那些事情,還有再也不會玷污你心靈的那些人,你就能十分輕鬆地直面死亡了。當然,你絕不能對他們發怒,應該關心他們,善意地容忍他們,不過你還是應該想到,死亡可以讓你從想法迥異的人們當中獲得解脫。若是能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生活,單是這一點,就能讓人對人生眷戀不舍。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你知道跟人們格格不入的生活有多麼令人厭倦,所以你會說:「快些來臨吧,死亡,不然我也會忘記自己是什麼人了。」

4 犯罪者是在對自己犯罪,作惡者是在對自己作惡,他敗壞的是自己的品德。

5 為非作歹與漠然置之,往往都是錯的。

6 當前的判斷確鑿無疑,當前的行為有益社會,當前的心情對任何外來的影響都能欣然接受,有這些就夠了。

7 排除幻想,遏制衝動,抑制欲望:讓你那起支配作用的心靈自己做主。

8 非理性的造物都有一個活生生的靈魂,理性的造物都有一個理智的靈魂,正如塵世的萬物都享有同一片土地,同一片照明的光亮,我們這些擁有視力和生命的人,也呼吸着同樣的空氣。

9 質地相同的事物,傾向於彼此聚合。土質的事物傾向於泥土。水質的事物能夠彼此合流,氣體也是一樣,所以它們需要藉助有形的障礙,才能彼此分開。火焰向上升騰,是因為火元素的緣故,但它也熱衷於幫助下方的火焰燃燒起來,因此凡是乾燥的事物,都不難引燃,因為它缺少妨礙燃燒的成分。

擁有同樣智慧本性的生物,也會彼此聚集,這種傾向在它們身上,體現得甚至更為明顯。它們同類之間彼此親近的程度,跟它們比其他生物優越的程度是相稱的。

因此在非理性的造物當中,從一開始就能看到蜂群、獸群、鳥類有育雛的現象,這是某種愛意的體現:它們已經有了靈性,越是高等的生物,它們之間彼此維繫的紐帶就越強,這種紐帶在草木和石頭那裡是找不到的。而在理性的造物中間,有公民團體、友情、家庭、議會,有戰爭協定和休戰。而在更高級的事物當中,存在着一種不為距離所阻隔的團結,比如星辰就是如此。因此高等的存在,即便成員彼此遠離,也能影響到同類的感覺。

再看看眼下的情況吧。只有那些智慧的造物,忘記了彼此團結的本能;只有在他們這裡,才會看不到合群的跡象。他們可以逃避,但終究無法逃離,這就是本性的力量。只要仔細觀察,就會明白我的意思。沒有復歸塵土的泥土製品容易找到,而完全脫離人群的人難得一見。

10 人、神和宇宙都會在恰當的時節,孕育出自己的果實。「孕育果實」的說法通常只限於葡萄藤之類的植物,不過這沒有什麼關係。理性也有自己的果實,它既是普遍的,也是特定的;其他由理性產生的事物,也有類似於理性的特點。

11 倘若你能做到,就讓他們知道,怎樣做才會更好。倘若你做不到,就記住,這正是你擁有善良這一天賦的理由。眾神也善待這樣的人,甚至好心好意地幫助他們達成一些目標——健康、財富、名望。你也可以這樣做。告訴我——有誰會阻攔你呢?

12 工作。不要像悲慘的苦力那樣工作,也別指望獲得別人的憐憫或欽佩。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按照公眾利益的要求,行止有度。

13 今天,我避開了所有的煩擾——或者更確切地說,我拋開了所有的煩擾。煩擾不在外面,而在心裡,它們只是我自己做出的判斷。

14 一切並無不同:在經驗上類似,在時間中轉瞬即逝,而本質則卑賤。如今的一切,跟我們已經埋葬的舊時代的一切並無二致。

15 單純的物體孤零零地待在我們的門外,它們對自身並無認識,也不曾表明自身的情況。那麼是什麼表明了它們的情況呢?是支配我們的心靈。

16 對理性的社會化存在來說,善惡並不在於感覺,而在於行動:正如他自己的美德或惡行並不體現在他的感覺中,而是體現在他的行動中。

17 一顆扔到空中的石頭:它的墜落沒有什麼不好,它的升空也沒有什麼好。

18 看透他們那起支配作用的心靈,你就會看清你懼怕的批評者究竟是哪種人——他們是些多麼可憐的批評者啊。

19 一切都處於變化之中。你自己也在不斷改變,日漸衰朽。整個宇宙亦然。

20 別人犯的錯,你不要去管。

21 活動的終結,衝動或判斷的停息——也是一種死亡,不過並沒有什麼害處。現在再看你的各個人生階段——童年、少年、青年、老年。它的每次變化也是一種死亡:其中有何可怕之處?再看你祖父、你母親、你繼父的人生。你也會發現很多消亡、改變或終結的例子,問問自己:「其中有何可怕之處?」因此你的整個人生當中的終結、停息和改變,也沒有什麼可怕。

22 趕緊看看你那起支配作用的心靈,整體的意念,還有這個人的意念。觀察你自己的意念,是要讓它處事公正;觀察整體的意念,是要讓你回想起自己是它的組成部分;觀察這個人的意念,是要看清他是無知還是有所圖謀——同時也考慮一下,他的意念跟你的意念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