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獻身:第一章 第1節 線上閱讀

上午七點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樣離開公寓。雖已進入三月,風還是相當冷,他把下巴埋在圍巾里邁步走出。走上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腳踏車停車場。那裡放着幾輛車,但是沒有他在意的綠色腳踏車。

往南大約走個二十公尺,就來到大馬路,是新大橋路。往左,也就是往東走的話就是朝江戶川區的線路,往西走則會到日本橋。日本橋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橋就是新大橋。

要去石神的上班地點,這樣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線。只要走個幾百公尺,就會走到清澄庭園這個公園。公園前的私立高中就是他上班之處,換言之他是個教師,教數學。

石神看到眼前的交通燈變成紅燈,遂向右轉,朝新大橋走去。迎面而來的風掀起他的外套。他將雙手插進口袋,微微弓着身子舉步前行。

厚重的雲層覆蓋天空,隅田川倒映着暗沉的天色,看起來也一片污濁。小船正朝上游前進,石神邊望着那副情景邊走過新大橋。

一過了橋,他走下橋旁階梯。穿過橋下,開始沿着隅田川走。河岸兩邊都設有步道。不過要是,全家出遊或情侶散步,多半是從前面的清洲橋開始,即便是假 日也很少有人走到新大橋附近。只要一來到此處立刻會明白原因何在,因為放眼望去,是一整排遊民用藍色塑膠布覆蓋的住處。正上方就是高速公路,所以此地用來 遮風避雨或許最理想不過。最好的證據,就是河對岸連一間藍色小屋都沒有,當然,這一方面大概也是因為對他們來說群居會比較方便吧。

石神毫不在意的繼續走過藍色小屋前,那些小屋的大小頂多只及背部,有些甚至高僅及腰。與其說是小屋,稱為箱子可能更貼切。不過如果只是用來睡覺,也許這樣就已足夠。小屋或箱子附近,不約而同的掛着曬衣架,顯示出這是個生活空間。

有個男人正倚着堤防邊假設的扶手刷牙。石神常看到他,年齡超過六十,花白的頭髮綁在腦後。此人大概已不想工作了,如果打算做粗活,不會磨蹭到這個時 間。這種工作通常是在一大清早派工。同時,他大概也不打算去職業介紹所吧。縱使替他介紹了工作,以他那頭從不修剪的長髮,根本不能參加面試。當然,以他那 把年紀,替他介紹工作的可能性想必也已幾近於零了。

有個男人正在帳篷旁扁大量空罐。石神之前就已看過多次這幅光景了,所以私下替他取了個綽號叫“罐男”。“罐男”看起來年約五十上下,日常用品一應俱 全,連腳踏車都有。想必讓他在搜集罐頭時發揮了機動性。他的帳篷位於集團最尾端,而且比較隱蔽的位置,應該是這當中的頭等席。因此石神猜測“罐男”在這一 群人中八成是老鳥。

整排藍色塑膠布帳篷到此為止,再往前走一會兒,石神看見有個男人坐在長椅上。原本應該是米色的大衣,變得髒兮兮幾近灰色。大衣裡面穿着夾克,夾克底 下是白襯衫。石神推測領帶大概塞在大衣口袋裡。石神在心中替這名男子取名為“技師”,因為前幾天他看過對方正在閱讀工業雜誌。“技師”一直保持短髮,鬍子 也刮過,所以應該還沒放棄重新就業,說不定接下來也要去職業介紹所報到,不過他恐怕找不到工作。他要想找到工作,首先就得拋開面子。石神大約是在十天前第 一次看到“技師”,“技師”還沒有習慣這裡的生活,想和藍色塑膠帳篷那一頭劃清界限。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樣以遊民的身份活下去,才會待在這裡。

石神沿着隅田川繼續走。清洲橋前,一名老婦正牽着三隻狗散步。狗是迷你德國臘腸狗,分別戴着紅、藍、粉紅色的項圈。走近後她似乎也注意到石神,露出微笑,微微欠身行禮,他也回以一禮。

“您早”他先打招呼。

“您早,今早也很冷呢”

“就是啊”他皺起眉頭。

經過老婦人身旁時,她出聲說:“慢走。路上小心。”他大大點頭說聲好。

石神看過她拎着便利商店的袋子。袋子裡裝的似乎是三明治,大概是早餐,因為石神猜她一定是獨居。住處離這兒應該不遠,因為他曾看過她穿着拖鞋,穿拖 鞋無法開車。一定是喪偶後,在這附近的公寓和三隻狗相依為命。而且住處想必相當寬敞,才能一口氣養三隻。同時也因為有這三隻狗,無法搬到別處更小的房子。 房屋貸款或許已繳清了,但管理費仍是不小的開銷,所以她不得不節儉。這個冬天,她終究還是沒上美容院,也沒染髮。

石神在清洲橋前走上台階。要去高中,必須在這裡過橋,不過他卻朝反方向走去。

面向馬路,有個店面掛着“天亭”的招牌,是間小小的便當店。石神打開玻璃門。

“歡迎光臨,您早。”櫃檯後面,傳來石神聽慣的、卻總是能為他帶來新鮮氣氛的聲音。戴着白帽的花岡靖子笑顏如花。

店內沒有別的客人,這點讓他更加欣欣然。

“呃,招牌便當……”

“好,招牌一份。謝謝您每次惠顧。”

她用開朗的聲音說着,但石神不知道她臉上是什麼表情。因為他不敢正視她,一直低頭瞧着皮夾裡面。雖然他也想過既然有緣住在隔壁,除了買便當應該聊點別的,但實在想不出任何話題。

付錢的時候他總算試着擠出一句“天氣真冷”,但他含糊吞吐的嘟囔聲,被隨後進來的客人拉開玻璃門的聲音蓋過去了。靖子的注意力似乎也已轉移到那邊。

拿着便當,石神走出店,這次終於走向清洲橋。他特地繞遠路的原因,就是為了“天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