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摺疊:郝景芳談小說《北京摺疊》 線上閱讀

我很高興這篇小說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鳴,表示喜歡。我寫它的時候,並未料到它能引起這麼多感觸。我寫作最主要的動力來自於自己的一些旁觀目睹,那些畫面和感慨存在心裡太滿,我需要一個載體將它們保存起來。我曾經居住在北京的城鄉結合部,樓下就是嘈雜的小巷子、小蒼蠅館子和大市場。有時候我在樓下吃東西會和店主聊天,聽他們說着遠方其他省份的家人孩子,聽他們在北京看不起病的憂傷困擾。而我自己,由於讀書時間很長,身邊一直圍繞各種喜歡談論整個世界、感覺自己即將接管世界的躍躍欲試的學生,他們對未來充滿奇異的期望。然後就是工作中,有機會作為小人物參與一些會議,見到不少能夠改變世界的大人物。我寫的園子是釣魚台,常來這邊的人應該一下子就能看出來。在這些園子裡,改變世界成千上萬人的命運就是喝咖啡那麼容易。所有的這些碎片在我頭腦中和心中碰撞起來,就成了《北京摺疊》。實際上我不認為它是一篇幻想小說,我寫的也根本不是一個不存在的未來。

對於一些讀者中肯的批評,我也是十分認同。這個小說實際上並沒有展開,因此給人一種匆匆滑過所有畫面,但是深入不下去的感覺。它是我設想的長篇的第一章,只是看一下世界,並沒有涉及改變世界。我曾經想把它展開,寫得複雜,其中每個人都有前生今世,有他們為何成為現在的他們。但是我遲遲沒有動筆。一方面是其他寫作計劃太多,另一方面也是我仍然在等待某種準備好的情緒。我需要完全飽足的情緒才能投入一個長篇寫作。

這樣一個有關不平等的故事,得到許多人認可,說明周遭世界的不平等如此昭然若揭。這種不平等不一定是邪惡,但一定意味着許多許多人生存的艱難。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是如此努力致力於研究並消除整個世界的不平等,可是最終也許一切都是徒然,就連人類歷史上所有為不平等而奮鬥的浴血奮戰最終也只是製造了更多不平等。想到這個我就有些空茫。我似乎能看到筆下那座城,在最遠又最近的地方,與我四目相對。它是我內心最冷也最熱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