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往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眼緣 線上閱讀

李寧詠長着一雙漂亮的丹鳳眼,眉毛修得很精緻。與王橋銳利有神的目光對視時,她略為躲閃,隨即勇敢地迎了上去。兩人四目相對,一問一答時,目光不時交鋒。

採訪結束時,李寧詠收起話筒,沒來由臉上飛起一朵紅暈。

看着女記者白皙臉上的淺淺紅暈,王橋暗道:「回到昌東,終於見到一個美女,漂亮又有氣質。」上次他見過李寧詠,由於被化糞池弄得焦頭爛額,沒有太過留意採訪記者,這一次近距離面對面互相「凝視」,發覺李姓記者長得真是耐看。

採訪結束以後,李寧詠發了一張名片給王橋,道:「很高興認識王主任,我們《昌東故事》欄目向外徵集大量素材,城管委故事挺多,希望能夠支持。」

王橋從山南大學走出來,知道現代媒體對一個單位的影響,因此也有意與媒體搞好關係,道:「那我給你打個電話,如果遇到城管委的破事,低估要手下留情啊。」

他拿出手機,對着名片上的號碼打了過去。

李寧詠看到王橋拿出手機,有些驚訝,脫口而出:「你才工作就有手機啊。」

王橋同樣驚訝,道:「你怎麼知道我才工作?」

李寧詠笑道:「你可是大名人啊?大學剛畢業就當了副主任,在昌東縣城還是頭一份。」

王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道:「我是大名人嗎?」

李寧詠彎彎柳葉眉帶着笑意道:「當然是啊。」

兩人在一起談話時很輕鬆,說話時還互相瞅着,甚至還有點眉來眼去。

聊了幾句,李寧詠揚了揚手機,道:「記得有素材就給我打電話。」

她父親是多年老領導。從小就被眾星捧月,眼光頗高。從大學到現在,還真沒有瞧得上眼的年輕人,這一次不知道為了什麼,見到年輕的城管委居然有一見心跳加速的感覺。更讓她感覺良好的是這個年輕人也很願意與自己說話,從其眼神和動作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望着李寧詠的背影。又低頭看了一眼名片,王橋道:「友樹,你和這個女記者打過交道嗎?」

劉友樹道:「橋主任,你談戀愛了嗎,這個女記者真漂亮,和你很配啊。我不認識她,但是肯定能打聽到她的消息。」

王橋道:「只是隨口問一問,不要去打聽。」

雖然他覺得與這個女記者很有些眼緣,身體上也有需要。仍然下意識地抗拒年輕女子走進自己的生活。這是從呂琪到晏琳留下來的後遺症。他的生活中並不缺女人,準確地說只要稍稍打開心防,找個女朋友還是挺容易的。但是這些年一直有意無意紮緊了心防,除了與呂一帆有過深入接觸以外,沒有和其他女人有更深入的關係,甚至成為朋友的可能都被扼殺掉了。

隨後幾天,王橋帶着喬勇天天盯在陽和鎮垃圾處理場。「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曹致民終於與王橋見了面。

曹致民長得白白胖胖,穿着一件白襯衣。與想象中的垃圾處理場場長不一樣。見面時,他笑嬉嬉地給王橋遞煙。道:「王主任,我們做得再好也沒有用。那些農民見到500米內的村民搬遷了,得了紅眼病,就算垃圾場做得再好,他們一樣會找各種藉口來堵場。」

曹致民這句話也有幾分道理,可是王橋很看不慣此人。不想接他的煙,想起樂彬叮囑的「顧全大全,要忍耐」的交代,還是接過香煙,抽了一口。道:「曹場長把垃圾場管好,做好本份,其他事情就不用你操心。」

曹致民聽說新來的分管領導是才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打心眼裡瞧不起,儘管喬勇多次強調王橋不是書呆子,辦事能力強,為人精明,他依然不在意。今天第一次見面,他感到王橋果然不象才畢業大學生,說起話來綿里藏針,他隨即提出一個現實問題:「王主任放心,垃圾場按規範操作,不會出紕漏。只不過場裡工作條件實在簡陋,工人工資低得咬卵。工人工資我都不提了,現在最需要解決的難題是鋼板。」

王橋問:「要鋼板做什麼?」

曹致民將王橋和喬勇帶到垃圾傾倒點,指着傾倒點被污水泡軟的泥土和垃圾,道:「這個傾倒點長期被污水泡着,軟得很,倒車時輪胎被陷得很深,動彈不得,後面又是懸崖,油門稍微踩重點就要出安全事故。駕駛員在這裡倒車時心裡都懸吊吊的。如果再不買鋼板,垃圾場只能停工了。」

傾倒點是幾十米高的陡坡,垃圾車倒車時總讓王橋覺得膽戰心驚,他橋對曹致民反映的情況很重視,但是他沒有輕易表態,問喬勇道:「喬所長知不知道這個情況?」

喬勇道:「我知道,確實需要鋼板,只是鋼板有點貴,委里經費緊張,一直在拖。」

王橋道:「應該添置的設備就算貴點也要買,吝惜這點小錢,如果摔一個車到山溝,我們的責任就大了。鋼板要幾塊,到底要多少錢?」

喬勇道:「我做過核算,用鋼板把傾倒點完全覆蓋,至少要花四萬多。」

王橋沒有想到幾塊鋼板要花這麼多錢,但是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不想收回來,於是表態道:「曹場長以垃圾場的名義打個報告上來,我去找樂主任簽字。要儘快,不要耽誤時間,免得誤事。」

在王橋和喬勇查看傾倒點時,建委工作人員也進場勘察地形,為修建焚燒爐做準備工作。支書楊宗奎陪着建委工作人員,積極向他們介紹本地出產的條石和片石。

由於承諾修焚燒爐時用當地產的條石,請當地村民幫工,垃圾場緊張的形勢得到初步緩和。這讓王橋感覺壓力稍為小了一些,得到一時喘息之機。

另一件比較遺憾的是肇事車輛始終沒有找到,昌東縣工傷賠付的原則是先解決交通事故再解決工傷。環衛所墊付了環衛工人的醫療費用,還給交警中隊報了5000油費,這讓喬勇心痛得很。

而王橋是城管委副職,不分管財務,沒有喬勇那種切膚之痛,他更關注的是將事情辦好。

周五。王橋帶着喬勇來到山南。

王橋有一位大學同學在省環衛局工作,這位同學原本準備陪王橋參觀垃圾場,誰知臨時有事要出差,他特意給垃圾場場長打了電話,請垃圾場場長接待來自昌東的王橋。

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打電話,場長自然不會怠慢,親自到大門處等候王橋,然後帶着王橋和喬勇參觀垃圾場作業區,詳細講解垃圾場處理工藝。

山南垃圾處理場日處理垃圾三千多噸。採用的是衛生填埋技術,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分區填埋,山南垃圾場填理占地面積大,分為作業區和掩蓋區,作業區是傾倒垃圾的地方。掩蓋區是用泥土將垃圾覆蓋,同時用導氣石籠將氣體導走;二是作業區有推土機等機械,用於將垃圾分層碾壓;三是建有大型的滲漏液調節池。

王橋站在垃圾場邊。舉目四望,除了一塊正在操作的工作面沒有用泥土覆蓋以外。所有垃圾填埋區域都用泥土覆蓋,覆蓋區內長出茂密的野草。微風吹過,很有風吹草低現牛羊之感。

王橋是有心人,一邊向場長提問,一邊着重考察垃圾場的除臭和滅蠅工作。

省垃圾場滅蠅工作相當到位,場內基本看不到蒼蠅。

在垃圾場作業區邊緣。味道撲鼻。在距離垃圾邊緣兩百米左右,還能聞到比較大的味道。超過五百米,沒有風時基本聞不到臭味。但是在六七百米的距離,有風吹來,還是能聞到隱隱約約的酸臭味。

花了一個多小時。場長帶着王橋、喬勇將垃圾場走了一遍。

離開垃圾場後,王橋作出了總結:「就算採用了山南市的衛生填埋辦法,達到了它的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在500米以外完全杜絕臭味。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儘量減少臭味,讓村民能夠接受。」

喬勇對山南垃圾場的管理水平很是佩服,道:「山南垃圾場每天要處理城區產生的三千噸新鮮垃圾,保留了六七百米的作業面不能覆蓋,能把臭味控制到這個程度,我們坐飛機都追不上。」

王橋道:「和山南垃圾場相比,陽和垃圾場管理太粗放了,我們對照山南市垃圾場的管理手冊,一項一項治理。」

小車進了山南城,喬勇看着寬闊又複雜的城市道路有些發懵,道:「橋主任,山南的公路太複雜了,我是兩眼不抹黑,完全找不到路。」

王橋道:「我來開車。」他在大三就拿到駕照,拿證後經常開着姐姐的車在山南城裡四處遊蕩,水平不差。

喬勇從來沒有見過王橋開車,遲疑地問:「橋主任會開車,有駕照嗎?」

王橋道:「有駕照。」

兩人交換位置後,喬勇見王橋開車動作熟練,這才放心,道:「橋主任開得很好啊,以前從來沒有見你開過車。」王橋道:「我只有兩年駕齡,在你們這些老駕駛員面前,連小菜都算不上。」

環衛所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台車,除了會計和辦公室的女同志外,每個人都會開車,而且都有開大車的駕照,王橋開車技術在裡面確實不值一提。

小車開到東城區,停在山南大學外面的老味道土菜館門前。王橋提前打招呼:「山南是我的主場,中午飯你就不要管了。」喬勇急忙道:「那怎麼行,難得請王主任吃頓飯,怎麼還要王主任掏腰包。」王橋道:「我讀書時長期在這裡吃飯,等會我還要請老師和同學,你真的不用管。」

土菜館裡相熟的服務員和廚師都熱情地過來和王橋打招呼。艾敏聞訊從二樓辦公室下來,道:「難怪我早上起床耳朵癢,原來是蠻哥來了。」

喬勇原本以為王橋在讀山大時經常在這家館子吃飯,算是熟客,可是見到女老闆與王橋談話的神情,覺得王橋不僅僅是熟客那麼簡單。他猜不透兩人關係,來來回回瞅了好幾眼。

在土菜館稍事休息,王橋開車到校園將黃永貴一家人接了過來。雷成帶着夫人韓萍來到老味道土菜館以後,正式開席。

喬勇一直在昌東縣環衛所工作,頂多和縣裡面的局長、主任們打打交道,難得見上縣領導一面。到了山南,席上坐着的人不僅有山大中文系副主任黃永貴,還有省委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雷成,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不禁對王橋肅然起敬、刮目相看,不再敢有絲毫小瞧之心。

(第一百八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