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結語 · 2 線上閱讀

自由家長制的顯著特點是其在廣泛的政治方面的吸引力。行為政策的絕佳例子是「為明天儲蓄更多」計劃,這是由國會中的極端保守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聯合提出的議案,而這兩者的聯合併不常見。「為明天儲蓄更多」是公司為其員工提供的養老金計劃。簽了這份合約的員工在加薪時增加一定的存儲比率,這樣,員工就能為儲蓄計劃貢獻得更多。儲蓄率隨工資的上漲而自動上升,直至員工注意到存得太多,進而選擇退出該計劃。現在,這個由泰勒和桑斯坦於2003年提出的偉大革新使儲蓄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也使成千上萬工人的前景更加光明。這個計劃有堅實的心理學理論作為基礎,本書的讀者們對這些理論知識肯定都有所了解了。此計劃通過要求非立即改變或嘗試來提高存儲以支付工資的方法避免了直接損失,將損失轉變成了未得收益(foregone gains),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另外,其自動性的特點還將系統2的懶惰與工人的長遠利益結合在了一起。當然,所有這些特點都沒有強迫任何人做任何他們不想做的事,也不含任何誤導或欺詐。

自由家長制在許多國家都得到了認可,包括英國、韓國,還得到了很多政黨的認可,包括英國托利黨以及奧巴馬政府等。的確,英國政府成立了一個新的小部門,這個部門的任務就是將行為科學原則用於幫助政府實現目標。這個部門的正式名稱叫做「行為研究小組」,但是,無論是政府內部的人還是政府外部的人,都將這個小組簡單地稱為「助推小組」。泰勒是這個小組的顧問之一。

繼《助推》一書之後的一本書中,奧巴馬總統邀請了桑斯坦在政府信息與規制事務辦公室任職。這個職位為桑斯坦提供了很多將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課程應用於政府機構的機會。這個任務在管理與政府預算辦公室在2010年所作的報告中有所描述。本書的讀者應該可以理解一些特定提議背後的邏輯,包括鼓勵「清晰、簡單、顯著及有意義的披露」。讀者還需讀懂背景陳述「描述非常重要,例如,如果某個可能的結果被構架成一種損失,這種結果會比構架成收益有更大的影響」。

關於助推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之前已經提過的關於耗油量公開信息的框架規則,而其他方面的應用還包括自動參加健康保險,用新的膳食指南代替令人費解的膳食寶塔(新的膳食指南是由一個盛滿營養均衡的食物的盤子所表示),以及美國農業部門(USDA)所指定的規則,即允許在肉製品標籤上寫上類似「90%無脂肪」等信息,而「10%的脂肪」也可以說成「接近於瘦肉率顏色的表述方法,即描述出與同脂肪率的肉相同的色澤、大小及種類」。與經濟人不同的是,人類需要幫助才能作出好的決定,且這種幫助可以通過告知或不介入的方式得以實現。

 

兩個系統

本書將大腦的運作描述成了兩個虛擬人物不穩定的相互作用,這兩個虛擬人物就是自動的系統1以及需要付出努力的系統2。現在,你對這兩個系統的個性已經相當熟悉了,也能夠預測他們在不同情境下可能的回應方式。當然,你也知道這兩個系統並不是真正存在於大腦或其他地方中。「系統1做了某事」是「某事自主發生」的簡略說法。「系統2被動完成了Y」是「更興奮,瞳孔擴散,注意力集中,Y活動開始進行」的簡略說法。我希望你能和我一樣,交談時使用關於兩個系統的語言,這樣的話,交談就會更方便,還能在不知兩個系統存在與否的問題時憑直覺判斷系統的運作方式。作出這些簡要說明後,在後面的內容中,我會繼續使用兩個系統的說法。

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就是對系統2的看法。系統2會進行判斷和選擇,但它會認可系統1形成的觀點和感覺,或將這些觀點和感覺合理化。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你對某個項目持樂觀態度,只是因為此項目的領導使你想到了自己親愛的姐姐。或是,你或許會厭惡和你的牙醫長得像的人。如果你想尋求一個解釋,就要搜尋記憶,尋找一些像樣的理由,你最後肯定能找到一些。另外,你還會相信自己編造的故事。系統2不僅是系統1的辯護者,它也能避免許多愚蠢的想法和不當表達而引起的衝動。投入注意力能提升眾多活動的表現(試想在思想混亂時在狹窄的路上開車的風險),對於一些任務來說,注意力的集中還是必要的,例如在進行比較、選擇和推理時。然而,系統2並不是理性的模範,其能力以及能夠掌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我們在推理時,頭腦不會總是很清醒,我們犯錯也不全是因為突然想到的不恰當的直覺。通常,我們犯錯是因為我們(系統2)無法再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我花了更多的時間來描述系統1,也用了很大篇幅描述我源於直覺判斷和選擇的錯誤。然而,相對的篇幅並不是評判直覺思考優劣的好指標。系統1是我們許多錯誤的原因,但也是我們許多正確做法的原因,而且我們也常做正確的事。我們的想法和行動通常由系統1指導,是當機立斷的。系統1的一個優點就是儲存在我們聯想記憶中豐富而詳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能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從普通事件中區分出令人驚奇的事件;立即對自己所期望的事生成想法,並對令人驚奇之事和正在發生的事自動搜尋有因果關係的解釋。

記憶能記錄我們一生中習得的技能,因而也會自主產生解決方法來應對不斷出現的挑戰(比如繞過路上的一塊大石頭走,避免讓顧客挑出錯誤)。技能的習得要求有固定的環境、練習的機會,以及對自己想法和做法快速且明確的反饋。當這些條件都滿足時,就能掌握技能了,且此後快速閃現在大腦中的直覺性判斷和選擇都會是正確的。這些都是系統1來完成的,也就是說這些是快速且自主發生的。有技能的行為是能快速有效地處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若挑戰碰上了有技能的應對方法,這個應對方法就能被喚起。如果沒有技能,又會發生什麼呢?此時,系統2顯然要介入,就如同回答「17×24=?」這個問題,其結果肯定是確定的。但想要系統1對系統2的能力表現出吃驚,不介入進來卻不太可能。系統1不會受能力的限制,在計算時不要求確切數值。在搜尋某問題答案時,它能自動生成對相關問題的回答,還可能會將所問問題的答案替換成很容易出現在頭腦中的回答。在啟發式的概念中,啟發式的回答並不一定比原來的問題更簡單或需要更少的努力,啟發式的回答只是更容易想到,更快、更容易被發現而已。啟發式的回答不是隨意想出來的,它們「似乎」是正確的答案。不過,有時也錯得離譜。

系統1在處理信息時,可能會產生認知放鬆。當信息不可信時,系統1也不會生成警告信號。人們會快速且自信地進行直覺性回答,不管這些回答是否源於技能或啟發式。系統2沒有簡單的方式來區分有技能的和啟發式的回答。唯一的方式是放慢速度、自身構建出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可能不會被輕易接受,因為系統2比較懶惰。系統1的很多建議常常沒有通過最基本的檢驗就得到了人們的支持,就像球拍和球的問題。這就是系統1得到「錯誤和偏見的起源」這個負面稱號的原因。系統1的運行特徵,包括眼見即為事實、強度匹配和聯想一致性等,會產生可預測的偏見和認知錯覺,比如錨定效應、回歸平均值的預測、過度自信,以及許多其他錯覺。

對於偏見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們如何提升判斷和決策(這些判斷和決策來自我們自身和那些我們為之服務也服務於我們的機構)的質量呢?從自身經驗來談,系統1的運行方式是不能教給別人的。我除了認為年齡會有些影響外,我們的直覺思考就像我之前對這些問題作的研究那樣,包括過度自信、極端預測和計劃失誤的傾向。我只提升了對易犯錯誤的情境的識別能力,「這個數字會成為一種錨定……」,「如果問題被重新架構,決策會改變……」而我在識別別人錯誤的過程中,也取得了更多的進步。

避免系統1出錯的方法從原則上講是很簡單的:認識到你正處於的認知領域,放緩並要求系統2來加以強化。當再次碰到繆勒–萊耶錯覺圖時,你會怎麼做?當你看到有箭頭的線段指向不同的方向時,你會意識到現在你不能相信自己對長度的直覺。不過,這種明智的過程在最需要的時候不會被應用到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在自己要犯錯時能有個鈴聲提醒自己,但這是不可能的,認知錯覺比感知錯覺更難以識別。理性的聲音也許比錯誤的直覺響亮又清晰的聲音更微弱。當你面臨着重大決策的壓力時,質疑自己的直覺會讓你感到不愉快。當你處於麻煩中時,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有更多的質疑。這樣的結果就是,相比自己要犯錯時,你在觀察別人是否要犯錯時,能更容易辨認出雷區。觀察者會比實施者在認知上更為放鬆,更願意接收信息。我寫本書的一個原因就是指導批評家和傳閒言碎語的人,而不是指導決策制定者。

機構要比個人更容易犯規避錯誤,因為機構的人多,自然就會思考得很慢,也更有能力按規則行事。機構可以制定和有效使用檢查表,還可以深入開展,比如參考類別的預測以及「事前驗屍」練習。機構能夠鼓勵其成員形成一種在靠近雷區時互相留意和提醒的文化,而這種文化的形成一部分是通過為其成員提供一些獨特的詞彙。無論機構是幹什麼的,都涉及判斷和制定決策,就像是工廠生產產品,每個工廠都應該有保障其產品在最初設計、裝配及最後檢查時的質量的方法。決策產生的相關階段包括解決框架問題、收集引導決策的相關信息、反饋以及檢查。想要提高其決策質量的機構應該經常在每一個階段里搜尋可提高效率的環節。這個運作的概念是有規律的。持續的質量控制通常是在危機產生後機構採取的對過程的全面回顧。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明顯缺乏主持高效會議必要技能的系統訓練。

基本上,更為豐富的語言對於建設性批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與醫療相似,辨別判斷性錯誤就像是在診斷病人,需要一些精確的詞彙。從某種疾病的名字中,我們希望得到所有關於這一疾病的信息,包括其易感染性、環境因素、症狀、預斷及治療等。與其相似的是,如「錨定效應,」「窄框架」、「過度一致性」也能使我們想到關於某個偏見的所有信息,包括其原因、影響以及我們能對其做些什麼。

在辦公室飲水機旁的閒談與決策有直接的聯繫:閒談越多,所做的決策就可能更好。有時,決策制定者能聽到大家當時傳的閒言碎語和批評,這比聽自己內心疑慮更容易。當他們相信批評自己決策的人經驗豐富且公平正直,或當他們希望自己的決策能通過制定的方式而不是結果來評判的話,就會做出更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