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第30章 被過分關注的罕見事件 · 3 線上閱讀

罕見事件又為何會被人忽視?

有證據支持下面這個假設:主要注意力和顯著性會導致人們過高評估罕見事件的發生概率,也會過高權衡低概率的結果。單純提及某個事件,通過對其進行生動性以及特有的概率描述模式就會增強其顯著性。當然也有例外情況,即人們對某一事件的關注並沒有提高它的出現概率:那些含有一個荒謬的論調使你想起它就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或是因不能想象結果會怎樣而使你認為它根本不會發生的事件都屬於此類事件。對顯著事件的過高估計或過度權衡這種偏見不是絕對的規則,但其影響卻很普遍,也是根深蒂固的。近年來,對「根據經驗作出選擇」這一課題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其遵循的原則與前景理論中分析的「根據描述作出選擇」的研究原則不同。在一個典型實驗中,受試者面前有兩個按鈕。按下按鈕有可能會得到金錢獎賞,也有可能什麼都得不到。結果是根據前景理論隨機出現的(例如,「有5%的概率贏得12美元」或「有95%的概率贏得1美元」)。這個過程是真正隨機的,所以不能保證某位受試者所見的樣本完全符合統計設置。這兩個按鈕的預期值幾乎是相當的,其中一個比另一個風險更大、更多變(例如,一個按鈕的結果可能是有5%的概率得到10美元,另一個按鈕則是有50%的概率得到1美元)。通過為受試者提供多次按按鈕的機會,使她可以觀察到一次又一次按按鈕後的結果,這樣她就能夠憑經驗作出選擇。通過描述性文字作選擇可通過給受試者提供關於每個按鈕的預期風險的文字描述(例如「5%的概率贏得12美元」),並讓她選擇其中一個來實現。根據前景理論可知,通過描述性文字作選擇會產生可能性效應—低概率結果的可能性被過高權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憑經驗作選擇不會出現過高權衡的情況,而較低權衡的情況卻較為普遍。

憑經驗作選擇的實驗情景旨在代表許多情境,在這些情境中,我們會接觸到來源相同結果卻各不相同的許多情況。一間較普通的餐廳會偶爾做出一道超級美味或很難吃的菜。你的朋友通常很好相處,但有時也會變得喜怒無常、咄咄逼人。加州容易發生地震,但實際卻很少發生。許多實驗的結果表明,當我們做類似於選擇餐廳或是固定好水壺以應對地震這樣的決策時,罕見事件不會被過高權衡。

現在仍然沒有能夠闡釋憑經驗選擇的方法,但無論在實驗中還是在現實世界裡,大家都普遍認同一點,即對罕見事件的決策權重較低有一個絕對主要的原因:許多受試者從未經歷過罕見事件!大多數加州的市民從未體驗過大地震,2007年時也沒有銀行家切身經歷過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拉爾夫·赫特維希(Ralph Hertwig)和伊多·伊雷夫(Ido Erev)注意到「根據它們的主觀可能性,罕見事件的概率(例如房貸泡沫破滅)受到的影響比它們應得的影響更小」。他們指出,公眾對長期威脅的回應很冷淡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這些關於忽略的例子很重要,也很好解釋,但當人們真正經歷罕見事件時,低權重的情況也會出現。假設你有一個複雜的問題,與你同樓層的兩個同事可能會回答這個問題。你認識他們倆很多年了,也有很多機會觀察或是在接觸中了解他們的個性。阿黛爾做事持之以恆,也樂於助人,儘管有時也幫倒忙;布萊恩並不特別友好,和阿黛爾一樣愛幫助人,但有時候又表現得過於熱情。你會找誰幫忙?

考慮關於這個決定兩個可能的觀點:

·你在兩種風險中作出選擇。阿黛爾更可靠;對布萊恩的期望更可能會導致一個稍遜一籌的結果,產生好的結果的概率較小。罕見事件可能會因為可能性效應而被過高權衡,所以最好選布萊恩。

·你在對阿黛爾的總體印象和對布萊恩的總體印象之間作出選擇。你與他們之間或好或壞的經歷都會影響你對他們日常行為的看法。除非這個罕見事件非常極端,你才單獨想起了這件事(布萊恩曾有一次辱罵了向他求助的同事),因而標準會偏向於典型事例及最近發生的事,所以該選阿黛爾。

在一個雙系統的大腦里,第二種闡述似乎更為合理。系統1產生了對阿黛爾和布萊恩的總體印象,包括對他們的情感態度以及靠近或是迴避他們的傾向。你的選擇就取決於對這些傾向的比較。除非你明確地想到了某個罕見事件,否則就不會出現過高權衡。將相同觀點應用到憑經驗選擇上很簡單。因為他們對結果有長時間的觀察,這兩個按鈕似乎也形成了情感回應所依附的綜合「人格」。

與前景理論剛被廓清之時相比,現在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罕見事件被忽視或是被過高權衡的情況了。由於記憶存在證實偏差,罕見事件的概率會(經常但不總是)被高估。當想起某個事件時,你會儘可能地將其視為真實的。當某個罕見事件特別吸引你的注意力時,這個事件就會被過高權衡。當前景得到明確描述時(例如「有99%的概率贏得1 000美元,1%的概率什麼也得不到」),注意力就一定會分散。過多關注(耶路撒冷的大巴)、生動的畫面(玫瑰花)、具體的表述(1 000中的1個),以及明確的提醒(以描述為基礎作出選擇)都是引起過高權衡的原因。沒有過高權衡,就會存在忽視。就罕見事件而言,我們的大腦並不能總是作出正確判斷。碰上一些任何人都未曾經歷過的事情,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示例—罕見事件
「即使在日本,海嘯也很少發生,但是海嘯在我們頭腦中的畫面非常生動形象,遊客也因此會高估海嘯發生的可能性。」
「這是我們都熟悉的災難循環,即先是言過其實,之後作出過高權衡,最後忽視此事件。」
「我們不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單一情境中,否則我們會高估它的可能性。
想想其他的選擇吧,然後將所有選擇的概率相加,得到100%。「
「他們想讓人們意識到風險是存在的。這也就是他們會使用『每1 000人中有1人死亡』這個說法的原因,這種做法利用了分母忽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