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第29章 對結果可能性的權衡 · 2 線上閱讀

決策權重的大小取決於人們的擔憂程度

在我們發表前景理論多年以後,阿莫斯和我進行了一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衡量了決策權重,這個權重解釋了人們在打賭時為什麼會選擇保守的賭注。下面的表格顯示的是對所得的評估信息。

(%)可能性——決策權重

0 ——0

1 ——5.5

2 ——8.1

5 ——13.2

10——18.6

20——26.1

50——42.1

80——60.1

90——71.2

95——79.3

98——87.1

99——91.2

100——100

你會發現,在極端情況下,決策權重和相應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當結果不可能出現時,兩者都是零;當結果肯定會出現時,兩者都是100。但是,在這些點附近,決策權重卻明顯與可能性拉開了距離。在距離最遠處,我們發現了可能性效應:不可能出現的事往往受到重視。例如,相對於可能性為2%的決策權重是8.1。如果人們遵從理性選擇的公理,決策權重將會是2—罕見事件被過分看重了。因此對罕見事件偏重的程度增加了4倍。可能性範圍右端的確定性效應更顯著。「無法」得獎的2%的風險使得風險效用從100降低到87.1,降低了13%。

想要理解可能性效應和確定性效應之間的不對稱性,先假設你有1%的概率能贏得100萬美元,明天就會揭曉結果。現在,再假設你幾乎確定自己能贏得100萬美元,但還是有1%的可能性贏不了,同樣是明天揭曉結果。第二種情況中的焦慮情緒顯然比第一種情況下的期望心理更明顯。如果結果是手術失敗而不是錢財得失,確定性效應就要比可能性效應更顯著。與對1%的風險的擔憂相比,你對一項成功希望渺茫的手術(這項手術幾乎可以確定會致命)的關注程度又如何呢?

在可能性變化範圍的兩端,確定性效應和可能性效應的雙重作用不可避免地會伴隨着對中間概率不夠敏感的情形出現。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從5%到95%之間的可能性和範圍更小的決策權重(從13.2到79.3)之間密切相關,約占理性期望的2/3。神經科學家已經證實了這些觀察結果,發現了對得獎可能性的不同變化做出反應的大腦區域。大腦對可能性變化的反應和從選擇中估測出來的決策權重驚人地相似。

極小或極大的可能性(低於1%或高於99%)都是特殊的情況。權衡極罕見的情況是很難的,因為這些情況常常會被徹底忽視,事實上人們賦予它們的決策權重為零。另一方面,在沒有忽視這些罕見的情況時,你肯定又會過於重視它們。大多數人很少有時間去關心核能外泄問題,也幾乎不會幻想從素未謀面的親戚那裡繼承到大筆遺產。然而,當不大可能出現的事情成為關注的焦點時,我們對它的重視程度就要超過其本身出現的概率應該引起的關注度。此外,人們對於可能性較小的各種風險幾乎完全是遲鈍的。人們很難說出0.001%的癌症風險與0.000 01%的癌症風險之間的區別,儘管前者是指美國人口中有3 000人罹患癌症,而後者則說明只有30個美國人患癌症。

當你關注某種威脅時,你就會擔憂,而且決策權重會反映出你的擔憂程度。根據可能性效應,這種擔憂和威脅出現的可能性並不相符。僅僅減少或降低風險還不夠;若想消除這種憂慮,必須將其出現的可能性降低為零。

下面的問題改編自對消費者評估健康風險時所體現的理性的研究。1980年,一個由經濟學家組成的團隊公布了這項研究,並把調查結果交給了小孩子的家長們。

假設你正在使用一種殺蟲劑,每瓶要10美元,每使用10000瓶殺蟲劑就可使15個人吸入中毒和15個孩子中毒。

你了解到有一種更昂貴的殺蟲劑,它可使以上兩種風險降低,即每使用10000瓶出現上述兩種風險的人數分別為5人。你願意花多少錢買這瓶殺蟲劑呢?

這些父母願意多花平均2.38美元的錢來降低2/3的風險(從15/10 000降低到5/10 000)。他們願意花8.09美元去完全排除風險,這個價錢是2.38美元的3倍多。其他的問題表明這些父母將這兩種風險(吸入中毒和兒童中毒)視為不同的煩惱,只要能完全消除其中任何一種風險,他們都願意支付一定數額的錢。這個數額與擔憂的心理很吻合,但和理性模式並不相符。

 

四重模式:可能性與決策權重的關係模型

阿莫斯和我在研究前景理論時,很快就得出了兩個結論:相對於現有財富來說,人們更看重得失,而且關於結果的可能性和決策權重方面,表現大不相同。這並不是全新的觀點,但它們一旦結合起來,就可以對一種偏好的特殊模式作出解釋,我們將這一特殊模式稱為四重模式。名字是固定的,具體闡述如下。

00015

圖13

·每欄中的第一行都對前景作了解釋。

·第二行對前景引起的情緒作了特徵描述。

·第三行表明,在風險和與期望價值相符合的必然獲得(或損失)之間作選擇時(例如在「有95%的概率贏得10000美元」和「肯定能贏得9500美元」之間作出選擇),大多數人是如何表現的。

·第四行描述了在被告和原告討論民事案件的解決方法時可能會出現的態度。

偏好的「四重模式」被視為前景理論的核心成果之一。上面四欄中有三欄是相似的;只有第四個(右上角)是新的,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左上角一欄是伯努利曾討論過的:當人們覺得未來獲得一大筆收益的概率很大時,會選擇風險規避。人們在打賭時願意接受比預期價值少的賭注,以確保肯定能有所得。

·左下角一欄的可能性效應解釋了為什麼人們都願意買彩票。若頭彩很大,人們會瘋狂地買,會忽視贏的概率很小這一事實。買彩票是可能性效應最好的例子。沒有彩票,就不能贏,有了彩票就有了機會,概率小不小並不重要。彩票能獲得的東西要比贏得的概率更重要,夢想贏是人們的權利。

·右下角一欄說明了什麼時候應該買保險。人們願意支付比期待價值更高的價格去買保險,保險公司就是這樣支付成本、獲得利益的。有些災難不太可能發生,但人們更願意買個保障。他們消除了自己的憂慮,買個心裡踏實。

剛開始時,右上角那一欄的內容着實讓我們驚訝了一番。除了左下角那欄,其他幾欄都會讓我們習慣性地想到風險規避,而在左下角一欄的情況中,人們往往會選擇碰運氣。在審視自己的選擇是否錯誤的時候,我們在處於損失的情況下會選擇冒險;處於贏利的情況下會選擇規避。我們不是用負面前景的觀點觀察研究冒險的開先河者—至少有兩位作者曾經提到這一事實,但他們的講述不是很詳盡。不過我們對冒險的研究有個理論框架作支撐,這樣研究就會更容易些,這也是我們思想發展的里程碑。我們已經找到兩點來解釋這個效應了。

第一,敏感性不斷降低。人們對損失900美元的反應比損失1000美元的90%的反應程度更強烈,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人們會避免必然的損失。第二個原因也許更有說服力:90%這一可能性的相應決策權重只有71,比可能性小很多。出現這種情況的結果是,當你在必然的損失和很可能會承受很大損失之間做決策時,降低敏感度可使你更願意規避必然的損失,而且確定性效應也降低了對賭注的規避。這兩個相同的因素,在結果是正面時,加強了確定性事件的吸引力,使賭注的吸引力得以削弱。

價值函數和決策權重的曲線共同促成了圖13中首行所描述的模式。然而,在底行描述的模式中,這兩個因素卻背道而馳:降低敏感度會使得你在所得面前選擇規避,在損失面前選擇冒險,但對較小可能性的過分看重則會戰勝這種效應,產生我們前面所觀察到的那種模式,即為收益願冒風險,對損失保持謹慎。

人類的很多不幸處境都在右上角那欄中得到了體現,也就是說人們在面臨的抉擇比較糟糕時會孤注一擲,儘管希望渺茫,他們也寧願選擇使事情更糟的較大可能性以換取避免損失的希望,這種做法常會使可控制的失誤變成災難。一想到即將會有一大筆損失就很痛苦,完全的解脫也很吸引人,因而我們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難以相信時間可以使人擺脫損失所帶來的痛苦。這也正是那些屈從於高科技的企業浪費了自己的剩餘資產卻什麼也沒有得到的原因。失敗總是難以讓人接受,所以失敗的一方常會保持戰鬥力,即使在知道對方的勝利只是時間問題的情況下,輸的這一方還是會作無謂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