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論 · 2 線上閱讀

損失厭惡:人們對虧損的反應比對盈餘的反應大得多

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很多選擇都是喜憂參半的:既有損失的風險也有獲利的可能,我們必須要決定是接受這個風險還是拒絕它。對新成立的企業進行評估的投資商,思忖是否上訴的律師,定奪是否出擊的戰時將軍,以及必須決定自己是否參加競選的政治家們,都要面對勝利或失敗的各種可能性。如果要找一個前景喜憂參半的例子,請看看你對下面問題的反應。

問題5:現在,用拋硬幣來打賭。

如果是背面,你會輸掉100美元。

如果是正面,你會贏得150美元。

這個賭局吸引人嗎?你想參加嗎?

為了作出選擇,你必須平衡得到150美元時的滿足感和失去100美元時的失落感。你有何想法?儘管這個賭局的預期值顯然是有利的,因為你坐收的贏利鐵定比你可能遭受的虧損小,但你可能還是不願下這個賭注—大多數人都不會願意這樣做。拒絕這個賭局是系統2的行為,但那些關鍵的輸入信息是由系統1產生的情感反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失去100美元的恐懼比得到150美元的願望更強烈。我們從眾多此類觀察中得出結論,即「失去比得到給人的感受更強烈」,因此人們往往會規避損失。

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就能測量出自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規避損失,這個問題就是:要想平衡100美元的可能損失,我需要得到的最少收益是多少?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約為200美元,是損失的2倍。有幾個實驗曾對「損失厭惡係數」作出估計,這個係數通常在1.5~2.5之間。當然,這是個平均值。有些人規避損失的能力比別人更強。金融市場中的專業風險投資者更能容忍損失,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會對每一次經濟波動都產生情緒上的反應吧。當實驗人員要求參與實驗的受試者「像商人那樣思考「時,他們對損失的規避感就不那麼強烈了,他們對損失的情緒反應(通過情感激勵的心理指數來測量)也大大減弱了。

為了檢測你對不同風險的損失厭惡率,請思考下面的問題。忽略所有社會因素,不要試圖表現得膽大無禮或者謹小慎微,只關注可能的損失和抵消盈餘的主觀影響即可。

·來看一個賭局,在這個賭局中你有50%的可能性會損失10美元。你最少需要得到多少錢才會覺得這個賭局能吸引你呢?如果你說10美元,那就說明你對風險根本就不在意;如果你給出的答案不到10美元,那就說明你在尋求冒險;如果你的回答超過10美元,這就說明你有損失厭惡的概念。

·要是在拋硬幣的賭局中你可能會損失500美元,又會怎樣呢?你需要多少錢才能抵消這一損失?

·要是會損失2000美元,又會怎樣呢?

在做這個實驗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損失厭惡係數在風險增大時也會提高,但並不是急速提高。當然,如果這種可能的損失具有潛在的破壞性,或者你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威脅,所有的賭注也就蕩然無存了。在這些情況下,損失厭惡係數會非常大,甚至也許會無窮大—如果你很幸運,非常有可能贏錢,但不管贏得幾百萬美元,

你總有不想承擔的風險。

再來看一下圖10,也許它能幫你避免常見的困惑。在第1章中我曾兩次斷言,有些讀者也許會認為這兩種說法是矛盾的:

·在得失都可能出現的賭局中,損失厭惡會產生極力規避風險的選擇。

·在肯定會有損失和有可能會損失更多的選擇中,降低敏感度會引發冒險之舉。

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在得失都可能出現的賭局中,可能的損失是可能的獲利的2倍,從比較得失的價值功能線形圖的傾斜度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在肯定會有損失的情況下,價值曲線(降低敏感度)的彎曲度會導致冒險之舉。必定損失900美元的痛苦比有90%的可能失去1 000美元的痛苦要強烈。這兩種見解是前景理論的精髓。

圖10顯示出價值功能曲線的突變,在這個曲線圖中,獲利變成了損失,因為即使相對於你現有的財富而言,風險係數很小,但它引起的損失厭惡數目卻是很大的。對財富狀態的態度可以解釋人們對小風險的極端規避,這樣的說法可信嗎?伯努利理論這個明顯的缺陷在250多年裡都未能引起學者的注意,這的確可以算做理論導致盲目性的典型案例了。2000年,行為經濟學家馬修·拉賓(Matthew Rabin)最終從數學角度證明了通過財富效用來解釋損失厭惡是荒謬的,註定會失敗,他的證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拉賓的原理顯示,從數學角度來看,任何拒絕低風險的有利賭局的人,都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賭注從而堅決將風險規避推向一個荒謬的水平。例如,他注意到大多數人都排斥下面這種賭法:

有50%的概率損失100美元,有50%的概率得到200美元。

他之後表明,根據效用理論,排斥這種賭法的人最終也會拒絕下面這種賭法:

有50%的概率損失200美元,有50%的概率得到20000美元。

當然,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拒絕這種賭法!在某篇文章中,馬修·拉賓和理查德·泰勒記錄了這些證據,他們評論說,這個更大的賭局「有9900美元的預期收益—損失絕對不會超過200美元。如果你拒絕了這個賭局,即使是最差勁的律師也會認定你就是法律意義上的精神病患者」。

也許是被熱情沖昏了頭,他們竟然以回顧著名的「巨蟒」小組的幽默短劇作為文章的結束語,短劇中一位倍感挫敗的顧客想把一隻死掉的鸚鵡送回寵物店去。顧客用了一長串短語來描述這隻鸚鵡的狀態,高潮部分說的是「這就是那隻前鸚鵡」。拉賓和泰勒繼續說道:「經濟學家應該認識到預期效用是一種『過氣的假設』。」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草率的說法頗有些褻瀆神明的意味。然而,認為財富效用可以解釋人們對小損失的態度堪稱受伯努利理論引導的盲目做法,這種盲目做法正是幽默評論理所應當抨擊的目標。

 

前景理論無法應對令人失望的事

在本書這一部分中,我已經讚揚了前景理論的優點,批評了理性模式和期望效用理論。現在應該平衡一下兩者了。

大多數經濟學研究生都曾聽說過前景理論和損失厭惡,但在經濟學書籍的索引中不會出現這些術語。有時候,這種缺失讓我有些傷心,但事實上這也是合理的,因為基礎經濟學理論中理性扮演着主要角色。那些研究生學到的大多數標準概念和理論在經濟人不會犯下愚蠢錯誤的前提下很容易理解。這個假設的確沒有什麼必要,而且也會隨着人們對前景理論的逐漸了解而瓦解,它對各種結果的評估總是太過目光短淺。

經濟學的基本概念都是重要的智力工具,這些工具掌握起來並不容易,即便是利用那些簡化了的且不切實際的假設(這些假設都是關於在市場中相互作用的經濟動因的本質的)來解釋這些概念也是很困難的。在引入階段就對這些假設提出種種問題的做法的確令人費解,也許還會使人泄氣。把幫助學生掌握這一學科的基本工具作為首要任務才是硬道理。此外,前景理論中的理性缺失通常與經濟理論的相關預測並不相干,這些預測在某些情況下會很精確,在其他許多情況下還會提供令人滿意的近似值。然而在有些情況下,有所區別變得很重要:在前景理論的描述中,對人類產生直接情緒影響的是得與失的情緒,而不是財富和普遍效用的長期前景。兩個多世紀以來,在我談到伯努利理論的缺陷並強調其中因理論誘導而產生的盲目性之前,沒有人質疑過伯努利理論。當然了,因理論誘導而產生的盲目性並不僅限於期望效用理論。前景理論自身也有缺陷,而且這些缺陷中存在的因理論誘導而產生的盲目性使得這一理論成為效用理論的主要攻擊對象。

試想前景理論的假設(即參照點),通常就是現狀,其價值就是零。這個假設看來是合理的,但它卻導致了一些荒唐的後果。請看下面的各項預測,有了這些預測之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A.有百萬分之一的概率贏得100萬美元。

B.有90%的概率贏得12美元,有10%的概率什麼也得不到。

C.有90%的概率贏得100萬美元,有10%的概率什麼也得不到。

「什麼也得不到」在三種情況下都是可能會出現的結果,前景理論在這三種情況下給這種結果分配了相同的價值。「什麼也得不到」是個參照點,且其價值是零。這些說法和你的經歷相符嗎?當然不是。「什麼也得不到」在前兩種情況下是被期望但未能實現的事,沒有給其分配價值也是講得通的。相反,在第三種情況下,沒能獲利就會讓人非常失望。這就好比私下裡向你保證會給你加工資,贏得一大筆錢的可能性那麼大,這就建立了一個新的暫時參照點。相對於你的期望而言,「什麼也得不到」無異於一種巨大的損失。前景理論無法應對這種情況,因為在結果(在這裡是指「什麼也得不到」)出現的可能性很小或另外一種選擇很有價值時,前景理論是不會允許這種結果的價值發生改變的。簡而言之,那就是前景理論無法應對令人失望的事。失望和對失望的預感都是真實的感覺,而人們不能承認這種感覺的情形正好印證了我在批判伯努利理論時提出的那些反例。

前景理論和效用理論沒有給我們留下迴旋的餘地。這兩種理論都有這樣的假設,即某種選擇中選項都是分開的,需要獨自評估的,價值最大的選項就會被選中。這種假設顯然是錯的,請看下面的例子。

問題6:選擇有90%的機會贏得100萬美元,還是選擇肯定會得到50美元?

問題7:選擇有90%的機會贏得100萬美元,或者選擇肯定會得到15萬美元?

請比較一下兩種情況下選擇賭一把卻贏不了的痛苦孰大孰小。在兩種情況下,不能贏都會帶來失望,但在問題7中,潛在的痛苦是多重的,因為知道如果選擇賭一把又輸了的話,你會後悔自己「貪婪的」決定,後悔放棄了拿到15萬美元的機會,後悔這種體驗依賴於你本應該採取卻沒有採取的意見。

有些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依據對後悔和失望的情感提出了決策制定的模式。如果說這些模式沒有前景理論那樣有影響力的話也是說得通的,且其中的原因也很有啟示意義。後悔和失望的情感是真實的,做出決策的人當然在做決策時會預測到這些情感。問題是後悔理論會產生一些驚人的預言,使得前景理論中這些情緒的作用變弱,這也就使問題變簡單了。前景理論的複雜度在與期望效用理論進行對比時容易被大家接受,因為它確實預言了期望效用理論無法解釋的一些現象。

更豐富且更切實際的假設還不足以使一種理論獲得成功。科學家把理論作為工具,但他們很難接受新的工具,除非這個新工具非常有用。前景理論為眾多學者所接受不是因為它是「真實的」,而是因為它在效用理論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概念,比如說參照點和損失厭惡等,這些都值得大家花費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它們產生的新預測最後都被證實是真實的。所以說我們是很幸運的。

示例—前景理論
「他是損失厭惡的典型例子,因而連非常有利的機會也被他拒絕了。」
「她非常有錢,因而她對微不足道的所得反應那麼強烈着實讓人費解。」
「他把損失看得比所得要重一倍。不過這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