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第3章 惰性思維與延遲滿足的矛盾 · 2 線上閱讀

他們有一項研究是讓志願者們看一個無聲的短片,其內容是對一位女士的採訪。這些志願者的任務是解釋她的肢體語言。在這些志願者執行這項任務時,屏幕上有一串單詞慢慢閃過,而他們事先已經被告知要忽略這些詞,如果發現自己的注意力轉移了,他們只能再次將注意力拉回到這位女士身上。研究認為,這種自我控制行為可以引起自我損耗。所有的志願者在執行第二個任務前都喝了些檸檬汁,其中一半的人所喝的檸檬汁加了葡萄糖,而另外一半人的飲料中混有代糖。然後所有的志願者開始執行第二項任務,在這項任務中,他們必須克服直覺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通常在自我損耗的人群中,直覺性的錯誤常有發生。結果是喝了含有代糖飲料的人出現了損耗現象,而喝了含有葡萄糖飲料的人卻沒有。在大腦中儲存一定量的糖,可使自己表現得不那麼糟糕。能導致葡萄糖降低的任務是否同樣會導致瞳孔放大和心率加快等情形發生呢?要想證明這一說法,恐怕還需要些時間和更深入的研究吧。

《美國科學院院報》最近報道了損耗對判決的影響這一問題的研究情況。在這項研究中,8位不知情的受試者全部是以色列的保釋官。他們每天都要審閱保釋申請,而且不是按這些保釋申請的時間順序審閱的,這些保釋官在每份申請上所用的時間很少,平均只有6分鐘。(棄權相當於拒絕保釋,只有35%的申請能獲准通過。這些保釋官作出每個決定所用的時間都有精確的記錄,而且他們一日三餐的餐歇時間也有記錄,分別是早餐時間、午餐時間和午間休息時間。)這項研究的設計者對兩次餐歇間所能獲得批准的申請數量進行了預測,結果發現每次用餐過後,獲得批准的申請數量都會增加,有約65%的申請得到了批准。在保釋官下一次用餐前的約兩個小時內,批准率就開始穩步下降,在用餐之前剛好達到零。如你預想,這種結果令人難以接受,但各位設計者已經認真審核並排除了很多其他的原因。對這個數據最合理的解釋卻帶來了負面信息:又累又餓的保釋官容易否定保釋申請。疲勞和飢餓都有可能影響他們的決定。

脫口而出的錯誤答案

系統2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監督和控制思想活動以及由系統1引導的各種行為,使得一些想法直接體現在行動上,或者抑制或改變其他想法。

例如,下面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難題。別費力去分析它,憑直覺做做看:

球拍和球共花1.10美元。

球拍比球貴1美元。

問球多少錢?

你會馬上想到一個數字,這個數字當然就是10,即10美分。這道簡單的難題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能引出一個直覺性的、吸引人的但卻錯誤的答案。計算一下,你就會發現。如果球花費10美分的話,總共就要花1.20美元(球10美分,球拍1.10美元),而不是1.10美元。正確答案是5美分。我們可以假設那些最終得出正確答案的人也想到了這個答案,只是他們不知通過什麼辦法成功抵制住了直覺的誘惑,最終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肖恩·弗雷德里克(Shane Frederick)和我對基於兩個系統的判斷理論進行了共同研究,他用這個球拍和球的問題來研究一個核心問題:系統2對系統1的各類方案監視得有多嚴密?他進行了這樣的推理:那些說球為10美分的人讓我們了解到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這個人沒有認真驗證這個答案是否正確,而且他的系統2傾向於直覺性的答案。其實他只要稍稍動腦想一下,就會否定這個直覺性的答案。此外,我們還知道給出直覺性答案的人忽視了一個明顯的生活提示,他們應該想一想怎麼會有答案這麼明顯的問題呢。沒有驗證答案,這是一個明顯的失誤,因為驗證根本不費什麼事,只是大腦工作幾秒鐘(這個問題的難度一般),或者肌肉動一動,抑或睜大眼睛而已,只要稍微動動腦子就可以避免這個令人窘迫的錯誤。認為答案是10美分的人顯然不愛動腦筋,沒有給出這個錯誤答案的人顯然思維更活躍。

上萬名大學生都回答了這個球拍和球的問題,其結果令人吃驚。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中50%以上的學生給出了這個直覺性的錯誤答案。在聲譽稍差一點的大學裡,則有80%以上的學生沒有驗證答案就脫口而出。這個球拍和球的問題是我們所作的第一個作了觀測性的研究,這一問題將是本書反覆出現的主題:很多人過於自信,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覺。他們顯然覺得認知努力沒什麼意思,會儘量避免費力思考。

現在我來為大家作一個邏輯論證—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請你儘量快速地判定這個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想想結論是否與前提有關聯?

所有的玫瑰都是花。

有些花會很快凋謝。

因此,有些玫瑰也會很快凋謝。

大部分大學生覺得這個推論是合理的。但事實上,這個論證是有問題的,因為玫瑰可能不會很快凋謝。就像球拍和球的問題,貌似正確的答案會馬上在大腦中顯現。擺脫這種現象需要作出努力,因為堅信自己的觀點,認為「這是對的,是對的」,便使人很難去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邏輯,大多數人根本不願費力去想明白這個問題。

這個實驗使我們對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推論喪失了信心。這個實驗使我們認為,當人們相信某個結論是正確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會相信支持這個結論的論證,哪怕這些論證不正確。如果系統1也參與到活動中來,人們總會先得出結論,然後才進行論證。

接下來,請思考以下問題,邊讀邊作答:

密歇根州在一年中發生了多少起謀殺事件?

這個問題是肖恩。弗雷德里克設計的,仍舊是對系統2的挑戰。回答這個問題的「訣竅」在於調查對象是否會記得底特律這個犯罪率相當高的城市就在密歇根州。美國的大學生都了解這個事實,都能準確無誤地指出底特律是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然而,對事實的了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們需要這個事實的時候卻總是無法立即將其提取出來。記得底特律在密歇根州的人對該州謀殺犯罪率的估計要多於不知道這一點的人,但弗雷德里克那個實驗的大多數受試者在看到密歇根州時,根本沒有想到該州還有底特律這座城市。實際上,當人們被問及密歇根州和底特律市的謀殺犯罪率時,回答前一個問題的人總認為密歇根州的謀殺犯罪率低,而回答後一個問題的人則認為底特律市的謀殺犯罪率高。

受試者在回答上面的問題時沒能想到底特律市,這既是系統1的問題,也是系統2的問題。提到密歇根州時能否想到底特律市,這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賴記憶的自主功能,這一功能因人而異。有些人對密歇根州的一切耳熟能詳:該州的居民比其他地方的居民更容易回想起關於該州的事實;熟悉地形的人能比棒球統計員回想的更多;聰明的人在大多數事情上的表述上比其他人表述得更好。聰明不僅是指推理的能力,也指在記憶中搜尋相關信息和在必要時調動注意力的能力。記憶功能是系統1的一種屬性。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放慢速度,在記憶中積極搜尋所有可能相關的事實,就像他們在球拍和球的問題中可以放慢速度驗證直覺性答案一樣。不同的人仔細核對和搜索的程度也各不相同,這是系統2的一個特徵。

球拍和球的問題、玫瑰的問題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問題都有共同點。在這些小實驗中,答錯問題顯然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其原因是精神動力不足,而不是努力程度不夠。能被好大學錄取的學生當然能夠在前兩個問題上作推理判斷,在密歇根州的問題上也能夠進行思考,能回想起該州的大城市及其犯罪問題。這些學生只要不想接受腦海中出現的似乎是正確的答案,就能夠解決更難的問題。若他們滿足於現成的答案而不想去思考則會很麻煩。用「懶惰」來形容這些年輕人的自我檢測及其系統2似乎有些刻薄,卻並非不公平。避免思維上懶惰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他們更機警,思維更活躍,不會滿足於貌似正確的答案,對自己的直覺也常持懷疑態度。

心理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認為他們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