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金龜換酒:那座「福山」 · 一 線上閱讀

文/銘基

出發前一天的晚上我們還在倫敦的公寓瘋狂收拾行李,一邊抓狂一邊把東西塞進我們的背包。抓狂的是我們的背包容量怎麼那么小(其實我們兩個背包的容量加起來足有130公升),可我們想要塞進包里的東西每一樣看起來都那麼重要。最後我們想盡辦法,把密實袋、收納包、真空包等法寶統統都用上,然後把朋友送的迷你蚊帳放下才勉強把東西全放進包里。當我把這個超高密度的背包背起來時,簡直嚇了一跳,怎麼……落霞那麼重?連走一步都那麼艱難?把背包稱了一下,我的包重18公斤,傅真的是15公斤。如果把我相機包里的單反相機、鏡頭和手提電腦加上的話,一共是二十多公斤!

我們背着這些「家當」走遍了拉丁美洲,到最後已經可以達到15分鐘以內把背包收拾好,然後健步如飛出門的境地。可是我們偶爾還是會後悔,怎麼當初不買一個下面有滑輪的背包?不管怎樣,背包里的衣服竟然可以足夠我們應付中美洲的炎熱和南美洲安迪斯高原的寒冷,除了平常穿的休閒鞋、拖鞋以外還有一雙登山鞋,除了兩本厚厚的《孤獨星球》旅遊指南以外還有調味包可以應付日常煮食的需要,甚至能讓我們吃到家鄉的味道(我帶了豆豉……傅真總說我變態,可她吃的時候又很開心)。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們只靠每人一個背包就可以一直生活下去的話,那出發前打包海運寄回國的18個箱子真的還需要嗎?

這個問題正好帶出我們間隔年期間的一個反思: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是否都被視為理所當然?要是不這樣理解的話,我們的價值觀會不會崩塌?當我們擁有一件東西時,是否考慮真的需要?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又是否考慮為什麼要這樣做?從小到大,我們已經習慣了一套既定的程序:上好的中學,高考以後上重點大學,大學畢業以後找一份好工作,換工作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賺更多的錢是為了買更大的房子,結婚是為了生小孩,小孩長大要上好學校……一直以來我們太注重結果,卻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傅真在這本書開篇中提到「福山」,很多讀者非常關心她最後是否已經找到那座「福山」。其實,她最後找到「福山」與否並不重要,因為過程本身就是收穫。我所看到的是傅真在旅途中的轉變,從以前對生活和工作的抱怨,過渡到旅途初期對未來的擔憂,再到後來持着平常心去迎接每一天,享受旅途中的歡樂與艱辛。我覺得她比從前快樂很多,這才是我最高興看到的。找到「福山」並不比享受當下更重要,因為「福山」不是目的,內心的快樂和平靜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