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金龜換酒:PART11 瘋狂的哥倫比亞 · 四 線上閱讀

同樣的話大概已經重複過無數遍,胡安有些機械地向我們講述了這位大毒梟被追捕乃至被擊斃的過程。自從1992年7月埃斯科瓦爾傳奇般地越獄潛逃之後,哥倫比亞當局進行了多次全國性搜捕,甚至連美國「海豹」突擊隊都前來支援,可他每次都能提前一步逃脫。直到1993年的12月2日,埃斯科瓦爾與他的家人通了5分鐘的電話,終於暴露了自己的藏身之處。搜捕隊立刻將埃斯科瓦爾及其保鏢團團包圍在大樓內,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槍戰。埃斯科瓦爾從後窗爬上屋頂企圖逃跑,結果被搜捕隊員打死在屋頂上。

埃斯科瓦爾之死絕對是哥倫比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刻,雖然警察歷史博物館裡並沒有提供他死亡現場的照片,然而幾天之後,我卻在他的家鄉麥德林看到了幾張關於這一主題的油畫,它們出自哥倫比亞最著名的畫家、埃斯科瓦爾的同鄉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之手。一張是埃斯科瓦爾站在屋頂上,襯衫扣子全部敞開,赤着腳,手裡舉着一把槍。無數子彈從他臉上身上飛過,他已經身中數槍,彈孔還在滲血,看起來即將倒下;另一張畫的則是已經倒下的埃斯科瓦爾,他側躺在屋頂上,手裡還拿着那把槍,屋檐下站着一個女人和一個警察,後者正伸手指向他的屍體。泛若不系之舟

這兩幅畫似乎並不包含任何政治觀點,而更像是一篇簡單的證詞,證明哥倫比亞曾經存在過如此瘋狂荒謬的暴力。我猜想畫家波特羅與大多數哥倫比亞人一樣,將埃斯科瓦爾之死視為一個全新的和平時代的潛在開端,一個從販毒集團手中奪回麥德林的機會。

20年後,這個夢想似乎正在實現。當我們在麥德林城中遊覽的時候,只覺得市容美觀秩序井然,公共設施現代便捷,很難相信它曾經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城市。

「那麼,埃斯科瓦爾的麥德林集團後來怎麼樣了?」我問胡安。

「差不多完蛋了,其他幾個大幫派也都被幹掉了,」胡安的臉上掠過一絲不屑,「只剩下些小打小鬧的。」

即便是「小打小鬧」,哥倫比亞卻依然是世界領先的可卡因生產國。毒品大鱷們雖然遭受了重創,如今分散的小毒販們卻從前者的經驗中汲取了教訓,懂得如何在賺錢的同時保持低調。儘管埃斯科瓦爾式的浮誇囂張的毒品暴力已經從哥倫比亞轉移到了墨西哥北部,然而毒品本身卻無法被徹底消滅。事實上,自從美國總統尼克松1971年向毒品宣戰以來,全球每年的毒品產量竟一直保持穩定,但剿毒戰爭的成本卻已經增加了超過30倍(即便扣除了通貨膨脹的因素)!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這再正常不過了——供給是由需求決定的。只有當毒品的消費停止,毒品的生產才會停止。只要毒品還能賺錢,剿毒戰爭就永遠無法取得勝利。而世界上沒有任何產品的利潤空間會比可卡因或海洛因更大。為什麼?就因為它是非法的。所以我想,也許是時候換一換思維方式了:如果你註定無法贏得這場戰爭,而敵人40年來都一直立於不敗之地,或許……或許可以換用一種更為和平的手段?比如說,在一定範圍和條件下,將毒品的生產和消費合法化?當然,我知道這種提議在大多數國家仍是禁忌,肯定會有人指責我沒有考慮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也罷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