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7名,現存作家第一)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複雜性的短篇小說集,由十四個一流的短篇小說構成,串聯成一體,則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說之幅面變廣,使我們看到社會之“眾生相”,更重要的,由於主題命意之一再重複,與互相陪襯輔佐,使我們能更進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義,並使我們得以一窺隱藏在作品內的作者之人生觀與宇宙觀。《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說囊括了台北都市社會之各階層:從年邁挺拔的儒將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僕順恩嫂(《思舊賦》),從上流社會的竇夫人(《遊園驚夢》)到下流社會的“總司令”(《孤戀花》)。有知識分子,如《冬夜》之餘嶔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橋榮記》之老闆娘;有幫傭工人,如《那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之王雄;有軍隊裡的人,如《歲除》之賴鳴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艷;有低級舞女,如金大班。這些“大”人物、“中”人物與“小”人物,來自中國大陸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們貧富懸殊,行業各異,但沒有一個不背負着一段沉重的、斬不斷的往事。而這份“過去”,這份“記憶”,或多或少與中華民國成立到大陸淪陷那段“憂患重重的時代”,有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