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奇蹟:第二章 奇蹟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 二 線上閱讀

數呼吸與隨呼吸

在最近為非越南人開辦的禪修班裡,我常建議各種自己用過的方法,這些方法都相當簡單。我建議初學者學習「隨息」法(隨順呼吸的方法)。學生背貼地板躺着,然後我請所有的上課的學員圍過來,好給他們解說一些簡單的要點:

1)儘管吸氣與呼氣都靠肺來運作,並且範圍在胸腔一帶,但是胃部也發揮一定作用。胃會隨着肺的充氣鼓起來。剛開始呼吸時,胃會開始往外鼓,但是吸氣進行到大約三分之二時,它又開始癟下去。

2)為什麼呢?你的胸腔和胃部之間有一層肌肉膜,叫做橫膈膜。在你正確地呼吸時,空氣會先充滿肺的下半部。空氣充滿肺的上半部前,橫膈膜會往下推到胃,使胃部鼓起來。當肺的上半部充滿空氣時,胸腔會向外擴張,使得胃又癟下去。

3)這就是古人所說:「呼吸始於肚臍終於鼻尖。」

對初學者來說,躺下練習呼吸非常有幫助。重要的是防止太過用力:對肺部來說,過度用力是危險的,尤其是在肺部因多年不正確的呼吸而變得虛弱時。開始練習時,修習者應該背枕着一塊薄墊子或毯子,雙臂輕鬆地放在身側。不要墊枕頭。

專注呼氣,看看它有多長,心裡默數:1,2,3…緩慢地測量它。這樣,數幾次之後,就能知道自己的呼吸長度,或許是5。

現在,試着延長呼氣的長度,多數一或兩個數,讓呼吸的長度變成6或者7。接下來開始一邊呼氣,一邊從1數到5。數到5的時候,不要像以前一樣立刻吸氣,試着讓呼氣延長到6或者7。

這樣你就能清空肺部里的氣。呼氣結束時,稍作停頓,讓你的肺自發地吸入新鮮空氣。讓你的肺在不費力的情況下,能吸入多少空氣就吸入多少空氣。

吸氣一般要比呼氣「短」些。保持在心裡計數,測量吸氣和呼氣的長度。像這樣練習幾個星期,躺下時,對你所有的呼氣和吸氣保持覺知。(如果你有一隻「嘀嗒」聲很響的鐘,可以用它來幫助自己測量呼氣和吸氣的長度。)

在行走、坐臥、站立中,尤其在戶外時,繼續測量你的呼吸。行走時,你可以用腳步來測量呼吸。大約一個月後,你呼氣和吸氣的長度就會差不多了,會逐漸拉平,最後變得完全相同。如果你呼氣的長度是6,那麼吸氣的長度也會是6。

如果練習時覺得有點疲倦,要立刻停下來。即使你絲毫不覺得累,也不要太長時間地練習這種長度均等的深呼吸——10到20次呼吸就夠了。當你覺得稍微有點疲勞時,就恢復到平常的呼吸狀態。疲勞是一種出色的身體機能,在決定我們是該休息還是繼續時,它是最好的顧問。

為了測量呼吸的長度,你可以計數,也可以用喜歡的有韻律的話語。假如你呼吸的長度是6,你可用六個字來代替數數:當—下—我—心—平—和。如果長度是7,可以用「我—走—在—綠—草—地—上」。如果你是個佛教徒,可以說:「我—皈—依—於—佛—陀」。如果你是基督徒,可以說:「我—們—天—上—的—父」。當你行走時,一步一字,互相對應。

寧靜的呼吸

你的呼吸應當是輕柔的、和緩的、順暢的,像流過沙土的小溪一般。你的呼吸應該非常寧靜,靜得連坐在你身邊的人也聽不見。你的呼吸應當溫和地流動,一如河流,也如水蛇遊走水中,而不是像一行行崎嶇不平的山脈或是馬兒的飛奔疾馳。對我們的呼吸運用自如,就是對我們的身心掌控自如。每一次我們發現自己心神散亂,或是用盡方法也難以自我控制時,都應當運用觀照呼吸的方法。

在你坐禪時,開始觀照自己的呼吸。首先,像平常那樣呼吸,然後漸漸緩和下來,直到每次呼吸都變得平靜、和緩且綿長。從你坐下到呼吸變得深細無聲的期間,覺知自己所有的起心動念。(要一直覺察發生在身上的一切。)

就如《正念經》的開示:

吸氣時,覺知你在吸氣;呼氣時,覺知你在呼氣。

深深地吸進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吸進一口氣。

深深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淺淺地吸進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淺淺地吸進一口氣。

淺淺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淺淺地呼出一口氣。

吸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吸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大約十到二十分鐘之後,你的心緒就會沉靜下來,寧靜得像一個池塘,水面上甚至連一絲漣漪都沒有。

數呼吸

讓呼吸變得平靜且和緩的方法,可稱為隨息法(隨順呼吸)。如果這個方法一開始學起來有點困難,你可以用數息法(數呼吸)代替。

吸氣,在心裡數一,呼氣,在心裡數一。再吸氣,在心裡數二,呼氣,在心裡數二。這樣一直數到十,然後再從一開始。這些數字就像一條繩子,把正念和呼吸系在一起。

在持續覺知呼吸的過程中,這個練習只是起點。可是如果沒有正念,你很快就會數錯。忘了數到哪裡時,只需要回到一然後繼續,直到你能夠保持正確地計數。一旦你可以真正地專注地數,你就已經達到某種程度,可以丟棄數息法,只專注呼吸本身。

在你心煩意亂或者思緒散漫,發現修行正念很困難時,請你回到呼吸上:有覺知的呼吸本身就是正念。

呼吸是覺照意念的妙方,正如某個宗教團體在它的教義中所說:「眾生不應在妄念中,或外在環境中,迷失自己。修息以重新把持身心,修正念以生定與慧。」

一舉一動都是儀式

讓我們想象一下:有一座高牆,站在牆的頂端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但是卻沒有什麼工具可以讓人爬上牆頂,只有一條從頂端往牆壁兩邊垂下來的細線。

聰明的人會在細線的一端,綁一條較粗的繩子,然後走到牆的另一邊,拉下細線,繩子就會被牽引到牆的這一邊來。接着再將繩子的末端綁上牢固的粗繩,再將粗繩拽到牆對面。當這根粗繩垂到對面牆根,並固定住時,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爬上牆了。

我們的呼吸就像那條細線。不過我們一旦知道如何運用它,它就會成為絕佳工具,幫助我們克服那些看起來無望的境況。呼吸是連接身體和心靈的橋樑,能協調身與心,使身心得以合一。呼吸與身心狀況是相呼應的,它能統合身心,既能啟發身與心兩者,又能帶來安寧與平和。

許多人與書都探討過正確呼吸帶來的巨大益處。他們說,一個知道正確呼吸的人懂得如何增進無窮的活力:呼吸強化肺部,讓血液通暢,使得身體的每一個器官充滿活力。他們還說,正確的呼吸比食物更重要。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

多年前,我病得很重。在吃了好幾年的藥並採取治療後,病情並沒有好轉。於是我回過頭來用呼吸的方法,幸虧這樣,我治好了自己。

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儘管把呼吸作為工具加以運用,能讓人們受益匪淺,但是我們不應該把這些益處當作目的本身。他們不過是正念覺醒後的副產品而已。

在為非越南人開設的小型禪修班裡,有許多年輕人。我告訴他們,如果每個人每天禪修一個小時,當然很好,但那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學會在行、住、坐、臥以及工作時,甚至在洗手、洗碗、拖地、喝茶、和朋友聊天時,都練習禪修。

不論你在做什麼,你都要練習禪修:

「洗碗時,你也許會想着待會兒要喝茶,因此儘快地把碗洗完,好坐下來喝杯茶。但是,那意味着你在洗碗時,根本沒有活在當下。在你洗碗時,洗碗應當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當你喝茶時,喝茶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在你如廁時,如廁就是你最重要的事。」

就像這樣,砍柴是禪,擔水也是禪。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要保持在正念中,而不是只有在禪修、讀經或祈禱的一個小時裡如此。

做任何事情,一舉一動都要秉持正念。一舉一動都是儀式、典禮。

將茶杯子舉到你的唇邊是一個儀式。用「儀式」這個詞是不是顯得太沉重了?我用這個詞是為了警醒你,讓你理解「覺知」是件生死大事。